刘炳
注释: 1. 荷锸相随刘伯伦,竹林避世信天民。 2. 朝朝痛饮馀杭酒,苏小门前醉过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诗中通过描写西湖边的生活场景和饮酒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首句“荷锸相随刘伯伦”,描绘了一幅刘伶手持酒杯,与好友一同畅饮的画面。刘伶,字伯伦,东汉末年的隐士,以豪放不羁著称。这句诗通过引用刘伶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刘伶曾言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宋代的一位伟大诗人、词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下面我将一一解读这首诗: 1. 闻马孽馘首有感自赋:这句诗的意思是听说马贼被消灭后,我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闻马孽"可能是指南宋时期金人侵扰南方的情况,"馘首"是古代战争中用刀割下敌人的头颅以表示胜利的意思
【注释】: ①立春五日:即“立春”的第五天,古人将节气与物候结合起来,以反映季节的变化。 ②房山旅馆:指房山县的旅店。 ③余评事:作者自称,评事是唐宋时期的一种官职名称。 【译文】: 新春五天转眼间又添寒意,客店中难耐长久未归。 冻合层冰块生瓮底,积雪浮光映满了窗台。 袁安高卧凭谁问,杜老追游只自闲。 写就新诗寄知己,隔邻沽酒一娱颜。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的诗歌
【注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每年2月4日或5日。雪中寄房山旅馆诸友兼简余评事 其二: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 晓来:天明后。 寒气侵人日渐加:寒气侵入人的身体,人感觉日渐寒冷。渐,渐渐。 梅萼香消都结实:梅花的花苞已经凋谢了,但是梅子已经结出来了。萼,花的外瓣。 柳条翠浅半生芽:柳树的新枝嫩叶刚刚萌发。翠,青绿色。 床头金尽还赊酒,涧底泉清任煮茶:床前的金子已经用完了,只能赊买酒喝
渴眠篷底口涎流,曲糵为池糟作邱。 便向五湖成浪死,墓题应得醉乡侯。 【注释】 渴眠篷底:指船舱内,因船舱内人口渴难耐,所以用“渴眠”形容。 五湖:即太湖,位于今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赏析】 《西湖独酌偶》是宋代词人苏轼所写。上阕写诗人在船上独酌,口渴难忍,只得喝下一些水来解渴。下阕以醉乡侯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全词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平生志向和经历的。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第一联:“闲道平生志气高,宦游千里不辞劳。” - 解释:诗人在闲谈中透露出自己一生的志向很高远。他在外漂泊,四处为官,即使路途遥远也从不抱怨辛苦。 - 注释:生平:一生;宦游:在外做官。不辞劳:不抱怨辛苦。 第二联:“东阿远想迎三釜,南海多诗解六韬。” - 解释:诗人思念家乡,想象着从远方回来时迎接他的亲人能为他准备三釜(古代计量单位
【注释】 堕蕃十九年:指苏武被匈奴俘虏,在匈奴做了十九年的奴仆。 坐卧持汉节:指苏武在匈奴,无论坐卧都拿着汉朝的符节。 归时两鬓斑:“归”字是归来的意思,“时”字为此时,“两鬓”指两鬓头发,因年岁增长而发白,“斑”字意为白发。 疑是天边雪:指归时的两鬓白发,如同天上飘落的雪花一样洁白。 【赏析】 《题苏武牧羊图》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咏史词。这首词以写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坚守民族气节
乙丑春拜先垄于潘超村 芳池流水乱穿沙,料峭东风鬓影斜。残粉腊催梅褪瓣,嫩黄晴转柳生芽。 墓亭瓦落松飘子,隧道泥干藓蚀花。碣石有题惭未勒,幽光潜德思无涯。 注释: - 芳池:美丽的池塘 - 流水:流动的水 - 乱穿沙:随意地穿过沙子 - 风:春风或东风 - 鬓影斜:指头发因风吹而倾斜 - 残粉:凋谢的花瓣 - 腊催:腊月催熟 - 梅褪瓣:梅花凋谢 - 晴转柳:晴朗的天气让柳树发芽 - 墓亭
【注释】 肠断:形容春光明媚时心情惆怅。 天连草色围孤嶂,树带河流绕故城;点出送别的地点是高高的山岭和城外的河川。 几点落红惊蝶影,一庭新绿占莺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殷勤:情意恳切。 阳关:即《阳关三叠》,唐代流行的一种曲调名。这里代指别离的歌酒。 【赏析】 这首七绝以送别杨孟瑄为题,全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用“肠断”来表达对春光的依恋和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注释和提示进行具体分析。本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夜坐怀人的画面:苔藓沿着蜗牛爬行过的墙壁爬满,烟雾凝结在睡鸭的衣上,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荼蘼花冷清地销熔着银烛光,燕子在春寒中怀念着杏梁;病眼经年看到花仿佛雾,怀着人的听雨声连成一片草窗,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乘艇东湖上与友人一起唱歌对着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