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道平生志气高,宦游千里不辞劳。
东阿远想迎三釜,南海多诗解六韬。
贪看彩云栖布被,岂知花落湿银袍。
从今莫问封侯事,好向山中学种桃。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平生志向和经历的。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第一联:“闲道平生志气高,宦游千里不辞劳。”

  • 解释:诗人在闲谈中透露出自己一生的志向很高远。他在外漂泊,四处为官,即使路途遥远也从不抱怨辛苦。
  • 注释:生平:一生;宦游:在外做官。不辞劳:不抱怨辛苦。

第二联:“东阿远想迎三釜,南海多诗解六韬。”

  • 解释:诗人思念家乡,想象着从远方回来时迎接他的亲人能为他准备三釜(古代计量单位,一釜约等于十升)美酒,同时期待家乡能有更多诗歌来帮助理解《六韬》这本兵书。
  • 注释:东阿:古地名,这里指代诗人的家乡;六韬:古代兵书名,由姜太公所著,后被诸葛亮多次提及。

第三联:“贪看彩云栖布被,岂知花落湿银袍。”

  • 解释: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反差,一方面诗人渴望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又因花落而感到失落,甚至衣服都因花瓣沾湿了。
  • 注释:贪看:渴望看到;彩云:美丽的云朵;栖布被:像鸟儿一样栖息在地上的被子上;花落:指花瓣落下;银袍:银色的衣物。

第四联:“从今莫问封侯事,好向山中学种桃。”

  • 解释:诗人决定今后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愿意在山中学习种植桃子,享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注释:封侯:指获得爵位或者官职;学种桃:在山上学习和种植桃子,比喻远离尘世的喧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外为官的艰辛,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又用“贪看彩云”和“岂知花落”这样的反差,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短暂的留恋以及对未来可能到来的失望。最后一句“从今莫问封侯事,好向山中学种桃”则表明了他放弃世俗追求、回归自然的决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