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全无事,终朝独倚栏。
千峰横晚翠,五月避空寒。
鱼泳波先縠,蜩鸣芡始盘。
一筇时或往,泽畔采芳兰。
东栏
野老全无事,终朝独倚栏。
千峰横晚翠,五月避空寒。
鱼泳波先縠,蜩鸣芡始盘。
一筇时或往,泽畔采芳兰。
注释:
- 东栏:指代诗人居住的东面小亭子。
- 野老:指隐居的老者,无官职之人。
- 无事:闲适无事可做。
- 倚栏:靠在栏杆上。
- 千峰:形容山峦重叠。
- 晚翠:傍晚的绿色。
- 五月:夏季。
- 避空寒:躲避空中的寒冷气息。
- 縠(huò):水面微微泛起的涟漪。
- 蜩(tiáo)鸣:蝉在树枝上鸣叫。
- 芡(xiàn):水生植物,俗称“鸡头米”。
- 一筇(qióng):筇竹制作的手杖。筇竹是一种竹子,生长在南方山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田园景色的诗,通过写东栏野老的悠闲生活和周围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东栏”直接点明了诗中描绘的场景,即诗人居住的东面小亭子。这里的“东栏”并非实指某个具体的建筑物,而是泛指诗人所居之处。这种写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朦胧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田园之中。
第二句“野老全无事,终朝独倚栏。”描绘了一位隐居的老者,在无事可做之际,每天早晨都会独自坐在东边的栏杆上,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句诗通过描绘老者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第三句“千峰横晚翠,五月避空寒。”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田园的美景。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山峰,只见千峰耸立,绿意盎然,仿佛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同时,诗句中的“五月避空寒”也暗示了夏日的炎热,人们纷纷躲在室内避暑,而诗人却选择外出寻找清凉。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反映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第四句“鱼泳波先縠,蜩(chī)鸣芡始盘。”“鱼”指的是鱼儿在水中游弋的样子,“縠”指的是水面上的涟漪。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巧妙地描绘出了夏日池塘中的景色。鱼儿在水中自由地穿梭,涟漪轻轻荡漾,而蝉则在枝头欢快地鸣叫,仿佛为夏日增添了一份生机。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夏日池塘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第五句“一筇(qióng)时或往,泽畔采芳兰。”是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一种写照。他时常会拄着手杖,漫步于田野间,去采摘那些散发着芬芳的兰花。这里,诗人以“一筇”代指手杖,通过这一动作,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泽畔采芳兰”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亲近和欣赏。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通过对夏日田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