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城上哭,长城与云齐。
暮从城下哭,长城化为泥。
呜呼城已崩兮犹可筑,夫君死兮身可赎。
妾宁化鱼淄水底,立庙祀君君血食。
《崩城操》是元末明初诗人刘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去爱人的深切悼念与无尽的哀思。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死亡的无奈。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首先分析第一句“朝从城上哭,长城与云齐。”。在这里,诗人站在城墙之上,面对的是与天相接的长城。这种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深情怀念,也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如同永恒的长城一样坚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象征着爱情与忠诚的长城最终化为尘土,成为了诗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痛楚。
接着看第二句“暮从城下哭,长城化为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再次来到城墙之下的情景。此时的诗人,眼中看到的不再是那道巍峨的长城,而是它已经化为泥土的现实。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加深了诗人对爱情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
第三句“呜呼城已崩兮犹可筑,夫君死兮身可赎”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尽管爱情已逝,但生死轮回的道理让诗人意识到,虽然身体上的牺牲是无法挽回的,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仍然可以穿越时空,继续存在下去。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的永恒信念。
最后一句“妾宁化鱼淄水底,立庙祀君君血食”则是诗人对于爱情至死不渝的一种象征性表达。她宁愿化作一条鱼,栖息在淄水的深处,以此祭奠她的爱人,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团圆。
通过对《崩城操》的逐句释义和深入赏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悼亡之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生命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长城的描写,表达了爱情的永恒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传达了对亡妻深切的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反思。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