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注释】 老至:老年到来。老:年老,指人生。至:达到。几许:多时。迫:逼近、接近。衰期:衰老的时期。 气锐终防道:气志刚强而意志不屈。道:道德。 心醒每过时:心境清明而明辨是非。醒:清明。时:时节。 积疑忘后悟:《庄子·外物》:“且有真人者,知世之事,不知世之农。”《列子·黄帝》:“吾闻之:圣人不及古,愚人不及今。是故学也,古之所以袭也,今之所以革也。" 意谓:积累多年的疑惑,在后来才恍然大悟。
趺坐 兀兀类株拘,晨兴忽及晡。 译文:我独自盘腿坐在石头上,早晨起床忽然到傍晚。 息深非一气,坐久祇单趺。 译文:我静坐时呼吸深沉,盘腿坐下只感觉一片空虚。 榻外千峰静,门前三岁芜。 译文:我坐着外面群山静静地,门前已经荒芜了三年。 诸生莫请业,意句愧先儒。 译文:各位学生不要问我学业,我自己都觉得惭愧先儒。 注释:兀兀——形容盘腿而坐的样子。株拘——用木头做的坐垫,比喻没有依靠
谒濂溪先生祠墓 其三 轲死谁为继,寥寥千载悲。 宁知无极语,始应聚奎期。 南矣道方启,归与乐在兹。 初平还我辈,听语恨非时。 罗洪先的《谒濂溪先生祠墓》是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先贤遗风的敬仰之情。诗中“轲死谁为继,寥寥千载悲”反映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消逝的哀叹,而“南矣道方启,归与乐在兹”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憧憬和希望。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注释】 1. 少年看授馆:年少时,我常去拜师学习。 2. 母氏爱无分:母亲对我的喜爱是不分贵贱的。 3. 具食求常嗜:准备食物以迎合她的口味。 4. 延宾待异闻:招待客人以听取不同的意见。 5. 贵迟占命屡:地位尊贵的人常常预测命运多次。 6. 别久寓书勤:离别后寄信很勤。 7. 此意今谁忆:如今又有谁记得这些呢? 8. 空馀吾与君:如今只有我俩了。 【赏析】 《送女兄夫周龙冈北上》共二首
【注释】 谒濂溪先生祠墓 其一 (1)匡庐:指庐山,在江西。 (2)清堪溯:清澈得可以追溯。溯,逆流而上。 (3)林风静自吟:树林里的清风静静地吹拂着,仿佛在低声吟咏。 (4)山如莲乍发:山峦如同初开的莲花,生机盎然。 (5)庭与草俱深:庭院里的草木长势茂盛,与草一样高。 (6)此日生刍奠:这一天我为先生献上一束新草。 (7)执贽心:拿着礼物来表示敬意。贽,礼物。 赏析:
葛山王思畏七十 去年从朋好,同舟遣子随。 达观疑有慕,禄养似非期。 事简贫常足,情深惠屡推。 亲心知所畏,垂老不忘思。 译文: 去年和朋友们一起出游,我的儿子也被一同带去。 对世事看得很开,好像有点羡慕别人。 生活简朴却很满足,似乎并不需要太多的财富。 做事简单但常常感到快乐,施舍给穷人的次数很多。 内心知道亲人的忧虑和恐惧,年岁渐大仍念念不忘。 注释: - 葛山王思畏七十
【注释】 凤毛:指皇帝的冠饰,比喻高贵的人。雁帛:古代丧葬用的一种丝织品。夫君:这里指李少航。省兰:即“香兰”。虚夜篆:即“夜不寐”,形容夜晚苦思冥想。墓草怨春辉:墓地里的草,春天时发青,秋天时变黄,因此有怨恨春天到来的意思。 哀些能闻否(yī xiē néng wén fǒu):这悲伤的声音能否传得远呢?招魂欲剪衣(zhào hún yù jiǎn yī):传说中招魂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注意下列每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然后把握全诗内容,最后结合诗歌的主题进行赏析。 首联“惯在岩下宿,今结梦中思”两句,诗人以直率的叙述表达了对石莲洞的向往之情。诗人长期在岩下过夜,如今却梦见了石莲洞,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啊!诗人把梦境与现实巧妙结合,写出了自己对石莲洞的向往之情。
【注释】 1. 自嗟兄弟寡:自叹家中只有兄弟二人。2. 况忍复离群:何况不忍再与众人分别。3. 加餐此赠君:请多吃些,以表达我的深情。4. 赍持心莫效:不要像别人那样做(送别)。5. 去住迹从分:你走后我留在这里,就像足迹不能分离一样。6. 勿以家为念:不要为了家里的事情而牵挂。7. 吾甥俱有文:我们的孩子也都很有才学。8. 外甥:这里指侄女的儿子。9. 文:才能。 【赏析】
【注释】 耿耿:有心事的样子。无寐:睡不着觉,失眠。见月倍凄其:看到明亮的月亮更加悲伤。节迅人逾远:秋日快到,人却越来越远。天高气自悲:天高气爽,但自己却孤独悲凉。连理树:指双生子或双胞胎的树木。身愧在原诗:惭愧没有找到长生不死的药来救亡的弟弟。 赏析: 此是中秋怀念亡弟之作。诗人夜不能寐,见到皎洁的月光,更感伤兄弟情深意重,思念亡弟之情更加悲痛。诗人想到自己年老体衰,而弟弟却英年早逝,深感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