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文殊台位于河南省境内,是一处著名的文化景观。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文殊去后祇空台:文殊菩萨离开后,留下的只有空空的台子。这里的“文殊”指的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而“空”则表示无人或物的痕迹留下。台子虽然被留下了,但其原本应有的热闹和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了空旷与寂静。 2. 台上优昙更不开:优昙花在台上也未能盛开。优昙花是一种稀有且美丽的花卉,其象征意义在于稀有之物的不常见
【注释】: 荆川:作者自指。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作者的籍贯。紫蟹:一种螃蟹,壳色呈紫色。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家乡毗陵(常州)的思念之情。“三月樱桃红满枝”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毗陵的景色;“江头紫蟹乍来时”则写的是毗陵一带特有的风味特产。“悲荆川”,即抒发思乡之情。 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三月樱桃红满枝”。这是在春天里,当樱桃花含苞欲放的时候,正是诗人怀念故乡的季节。此时
【注释】 宿龙华寺海天秋月堂 其一:此诗题下原有序文,云:“时八月十五日,与李公择同过宿龙华僧舍,见新作海天秋月堂。余为赋此。”李公择即李公择(1247-1325),字元晖,号野堂,临川南城(今江西南昌)人。宋亡后,曾隐遁不出仕。其词多咏怀感愤之作。 高斋:寺院中高高的房屋。 鹤眠:指僧人打坐入定,像鹤一样静卧。 玄:佛经。 拚:甘愿。 结缘:结为朋友。 【译文】 高高的寺院中有半月形的屋子
【注释】 仙居寺:位于浙江天台县的一座古刹。 题:书写于……上。 洞门:石壁凿成的洞口,这里指石洞中的小室。 一局棋:一局围棋。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仙家”对弈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石磴连云竹树垂”,描写了一幅清幽秀丽的景色,石磴直通云端,苍劲的松竹垂向地面,给人一种空灵、宁静的感觉。 次句“洞门深闭落花时”,进一步描绘了这个景象。洞门紧闭着
【注释】 道人:道士。岩畔:山岩旁边。林麓:树林的山脚。六月:农历六月,即初夏。寒风:凉风。撼:摇动。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与一位道士在山岩边宿夜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和道人相邀同宿于山岩边;后两句写山岩边的夜色。 首句“道人相邀岩畔宿”,写诗人和道人相邀同宿于山岩边。诗人和道人,一个是游山赏月的诗人,一个是寻幽探奇的道人。两人相逢,相邀同宿,这是多么难得的机缘啊
【解析】 题云储洞梦楼,储字谐音“愚”,故名《愚公谷》。此诗是诗人在愚公谷中所作。首联写景,黄叶铺阶枕碧溪,白云深处不闻鸡。颔联点明题旨:愚人自得其乐,不羡神仙仙境。尾联写情:我愿做一个愚人,不迷山灵幻境。 【答案】 译文: 黄叶覆盖台阶枕着碧溪水,白云深处听不到鸡鸣声。 二十年的尘土全都化为闲适之梦,怎肯被山神迷惑而误入仙境。 赏析: 这是一篇咏愚翁的诗。首联写景,黄叶铺阶枕碧溪
【注】刘孔修:不详。季雅:《世说新语·德行》载:晋庾亮与殷浩共登冶城,夜中大雷,殷、庾逾城而去。庾在山上觉,云:“我当乘此去也。”及亮没后,殷闻信流涕曰:“吾当时独有桓温,可复赖邪?” 昔求邻:指当年庾亮与殷浩同游山泽,相约不娶妾。《世说新语·政事》:殷仲堪为荆州刺史,王长史往看之,门生起迎,殷使甲士出户驱之,王始入门,顾谓左右曰:“犹是未相识。” 郄超属上宾:据《世说新语·品藻》载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格式为:前两句对仗工整,后两句表达感慨。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岩石青青梧叶黄,石泉竹径对僧房。 - 岩石青青:描述山岩的颜色,青色,通常与春天或者新绿有关,这里可能暗示着新生或复苏的氛围。 - 梧叶黄:指秋天的梧桐树叶变黄,这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描绘季节变换的场景之一。 - 石泉:石头上的水流,可能是山间清泉,增添了一份清新与纯净的感觉。 - 竹径
注释:九月的最后一天晚上,何君在洞中 云裳已经远离了石床横躺,洞里菖蒲一年又一年地生长 想要用蜡烛照亮金书,来寻找丹诀 月光还未完全升起,我坐在三更时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深夜在洞中修炼的场景。首句“云裳已远石床横”,描述了洞中的环境,云裳指的是仙女的衣服,石床横躺意味着洞中寂静,只有石床的存在。第二句“洞里菖蒲岁岁生”,表达了洞中菖蒲的生长,每年都会重新生长
【注释】 宿龙华寺海天秋月堂 其二:在宿龙华寺的海天秋月堂,有“孤塔侵云万木深,新寒台殿夜沈沈”之句。重来旧侣那堪问,明月阶前霜叶吟。 【赏析】 这是描写诗人宿龙华寺时所见景色及所感之情而写成的诗句。首句描绘的是寺庙所在的环境,第二句写夜晚的景色,第三句写旧日友人已不再,第四句写自己思念朋友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意境幽远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