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望庐山》。下面是逐句释义: "我昔望庐山,高高上无极。" 我过去曾经仰望庐山,它高耸入云,无边无际。 "中有羽化人,林栖绝粒食。" 在那幽深的山林中,居住着一位仙人,他独自生活,不食五谷,过着清苦的生活。 "绀发方碧瞳,肌肤冰玉色。" 他的头发是深青色,眼睛如碧玉般清澈,皮肤白皙如冰玉。 "借问年几何,春秋千百亿。" 他年岁多大呢?岁月流转,春秋已过了千百万年。
我自盛年而来,常忧虑行至迟暮。 寻找朋友历尽艰险,所追求的是闻道明理。 一日复一日地勤奋,如饥渴盼得饱食。 外界名望驱使着我,内心痛苦难以摆脱。 蹉跎五十余载时光,致使容颜憔悴枯槁。 齿发日益衰老凋敝,智慧思考已欲被扫荡。 回望往昔的盛年时光,只空负着旺盛的筋骨和力量。 身向岩门低首,束书穷研求索。 潜心于斗蚁之谈,放眼对飞鸟之舞。 身安则忘其卑与高,足任多少而无所顾忌。 姑且称我为拙者
南游赤子永丰贼自称也围城四日投书聂太保诉言财尽民贫救死不赡不得已而至此且乞济施辞颇恭逊余读感焉作长谣怜之亦因以风世云 圣世治无为,鱼鳖亦咸若。 矧此山谷氓,蚩蚩任耕凿。 秋成足官税,年深辞县郭。 比邻垄上连,泉瀑门前落。 东篱夜醉归,西舍日出作。 鸡豚随主来,葛苎随时著。 白头犹赤子,不解争强弱。 末代递变迁,浇风散淳朴。 公家竞侈靡,大姓工椎剥。 徵求无定期,贷息多逾约。 鬻子缓鞭笞
注释: 1. 至人秉元化,手握阴阳枢。至人,即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他们掌握着天地的规律和真理。 2. 坎离既互位,戊己相迭居。坎为水,离为火,两者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状态。而戊己则是五行中的土和金,它们互相交替,维持着宇宙的秩序。 3. 夫君岂神授,欲窃司命符。夫君,指的是我的好友。他并非神明所赋予,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掌握了司命的力量。 4. 冥思绝要𦕈,视听忘支吾。冥思,即深入思考
注释: 与荆川夜话直透心源千载一遇达旦不寝 一言天所契,千载似俱非。 何事声相应,而能心不违。 道从疑后得,机向识中微。 大笑重嘲问,狂生或可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夜话时的即兴之作。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七个字。 首句“与荆川夜话”表明诗人与朋友深夜交谈的场景,为下文的叙述提供了背景。次句“直透心源”表示两人谈话时心情极为舒畅,能够直抵内心深处。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题王龙溪洗心亭 其一”一诗逐句释义,并分析其艺术特色。然后要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其思想情感。最后要对诗句进行赏析,指出其运用的手法及其效果。 本题要求对“题王龙溪洗心亭 其一”一诗逐句释义,并分析其艺术特色。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其思想情感。最后要对诗句进行赏析
辛酉闰五月廿五日,官军败绩 在上模吉安的指挥王应鹏和千户陈策永新千户唐鼎都阵亡了。 王素爱士卒且知射变起犹发百矢矢尽兵散始及难(王素爱护士兵,并且了解情况变化后还发出一百箭,但箭用完后军队才分散开来) 时平人讳兵,文墨制将领(当时的人忌讳战争,文字中都是用来任命将领) 世禄不自给,疲卒仅存影(世袭的俸禄不需要自己去赚取,疲惫的士兵只有影子) 一朝疆场侵,飞符下台省(一旦边疆受到侵犯
注释: 每闻心似水,亦复病憧憧。 每听到心里像水一样清澈透明,也感到疾病缠身、痛苦不堪。 如何一勺水,解使万缘空。 如何能像一勺水一样,让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呢? 穷源宁有处,去秽岂能工。 寻找源头在哪里呢?清除杂念怎么可能呢? 君脱安排障,狂言或可同。 你摆脱了这些障碍,也许可以和我一起畅谈疯狂的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心境的宁静与疾病的折磨,表达了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悟
【解析】 “双影相吊孝养翁姑”句,注释:两人的双影互相慰问,以孝敬养育他们的祖父祖母。译文:玉峡石溪宋儒渊的妻子萧氏、弟弟宋儒澜的妻子龙氏双双去世,年各二十九、二十七。两人相依为命,相互安慰,孝敬赡养自己的祖父母。家人们常常免除徭役,免遭灾难的灾祸。 “家人尝免寇”句,注释:家中经常免除了战乱的灾祸。译文:家人曾经免受战乱之苦。 “玉峰石洞宋儒渊妻萧氏弟宋儒澜妻龙氏”句,注释:指玉峰山和玉洞山
【注释】赤子:百姓。永丰贼:永丰人,指永丰的盗贼。自称:自称自己是永丰盗贼。投书:向聂太保投去书信求救。诉言:诉说。财尽民贫:百姓的财产被抢光,生活十分贫困。救死不赡:救济百姓,使人们免于死亡都来不及。不得已而至此:被迫来到此地,是不得已而为之。且乞济施:请求救济。辞:言辞。颇恭逊:言辞恭敬谦逊。余读感焉:读了后很受感动。作长谣:写一首长诗来表达感情。怜之:同情这个赤子。亦因以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