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义
诗句如下: 振衲离萧寺,修途寄远踪。 渡芦江月破,飞锡岭云冲。 不记归来路,常闻到处钟。 旧时方丈外,西向几枝松。 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诗歌原文: 振衲离萧寺,修途寄远踪。 渡芦江月破,飞锡岭云冲。 不记归来路,常闻到处钟。 旧时方丈外,西向几枝松。 2. 注释解析: - 振衲离萧寺:指僧人在离开萧瑟的寺庙之后,振衣拂尘,开始他的修行之旅。 - 修途寄远踪:修行之路漫长且遥远
【注释】 十僧诗和曾子唯:指唐代诗人李益的《自得真如湛,何须尽刬章。紫衣同取次,青鬓异寻常。洗钵游嵩径,鸣钟爇柏芗。莫疑非释性,烦恼已相忘》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的前两句说“自得真如湛”,“自得”是自寻其乐的意思,“真如”是指佛家所讲的真理,“湛”是清澈、深邃之意。《金刚经》中讲:“如来智慧,究竟圆满”。此句意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十僧的赠诗,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全诗共八句。首句“尪然栖古刹”,描绘了十僧居住的环境,古刹环境清幽,远离尘嚣。第二句“身世岂堪悲”表达了十僧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悲伤。第三、四句“药鼎相看熟,禅床独坐罢”进一步描绘了十僧的生活状态。他们每天煮药、打坐,看似生活规律,实则内心空虚。第五句“发长犹懒薙”揭示了十僧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们尽管头发已经很长,但仍懒得去理发
【注释】: - 延龄忘凤历,微发白参差:延龄忘凤历,指忘记时间的流逝。微发白参差,指头发变白了。 - 人定心神了,安禅气力衰:人定心神了,指在静坐冥想中忘记了一切。安禅气力衰,指修行禅定时体力逐渐衰弱。 - 蒲团闻道久,贝叶读经迟:蒲团闻道久,指在蒲团上长时间地思考、领悟佛法。贝叶读经迟,是指阅读佛教经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 衣钵长无恙,馀生乐住持:衣钵长无恙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郑谷,全诗如下: 瓶钵生涯淡,寥寥与俗遗。 伊蒲恒绝馔,无垢不完衣。 塔院慈云宿,房廊慧月归。 最饶清净况,谁复坐巍巍。 注解: 1. 瓶钵生涯淡:形容僧人的生活简朴,生活简单而清苦。 2. 寥寥与俗遗:与世俗隔绝,超然物外。 3. 伊蒲恒绝馔:指和尚经常吃素食,不吃肉。 4. 无垢不完衣:形容僧衣非常洁净,没有污垢。 5. 塔院慈云宿:指和尚在塔院中修行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远寄”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远寄"字面意思是将思念之情寄送到遥远的地方,通常用来表达对亲人或朋友深深的挂念。 2. 天涯嗟隔断 - 这里“天涯”指的是远离家乡的地方,而“嗟隔断”则是感叹因为距离遥远而无法相见。整个句子传达了作者对于与亲人或朋友相隔遥远而感到遗憾的情感。 3. 金玉恨遐心 -
注释: 1. 微凉到:指天气稍微凉爽了。晷,古代一种计时工具,用两根垂直的铜管或石管,上面刻有度数,用来测日影的长度以确定时间。这里指夏至时节。 2. 偏宜:特别适宜。伏晷延:因为夏至时节,阳光直射,所以气温高,适合避暑。 3. 红垂一树枣:形容树上的枣子红艳如火。垂,下垂。枣,又称红枣、大枣,是一种常见的水果。 4. 白挺几枝莲:形容荷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像莲花一样挺拔而美丽。莲,也称荷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僧》。 译文: 我与十位僧人谈佛道,青烟袅袅绕梵炉。 任凭鹅自伏,不管貉相𨵦。 法舍飘花雨,精坛聚石徒。 谁说文字能悟佛?难与浮屠同语。 注释: 1. 摇麈谈真性:挥动麈尾,谈论佛教的真理。麈尾,古代的一种拂尘,用动物毛制成,可以摇动。 2. 青烟绕梵炉:香烟缭绕在佛像前的香炉上。 3. 任教鹅自伏:任由鹅自行俯首。 4. 不管貉相𨵦:不顾貉(一种动物)争斗的情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分析。 十僧诗和曾子唯:这两句点明题目,说明是写十位僧人的诗作。 ①禅心云水适:意思是说,他们有一颗清静的心,如同云和水一样自在。 ②无事梵林间:意思是说,他们的心境闲适,如同住在梵林里一般。 ③卷卷红尘满:意思是说,他们的心灵像红尘一样充满了世俗的欲望。 ④高眠白昼闲:意思是说,他们在白天也睡得十分安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诗歌的内容,又涉及到诗歌的语言,还涉及到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及诗词的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然后结合选项,逐一排除,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岩峦逢太皞”的意思是:岩石层峦,遇见太昊神;“无日不苍苍”的意思是:每天没有一天不是苍翠的;“暗聚多岚色”的意思是:阴云聚集着许多山岚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