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真如湛,何须尽刬章。
紫衣同取次,青鬓异寻常。
洗钵游嵩径,鸣钟爇柏芗。
莫疑非释性,烦恼已相忘。
【注释】
十僧诗和曾子唯:指唐代诗人李益的《自得真如湛,何须尽刬章。紫衣同取次,青鬓异寻常。洗钵游嵩径,鸣钟爇柏芗。莫疑非释性,烦恼已相忘》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的前两句说“自得真如湛”,“自得”是自寻其乐的意思,“真如”是指佛家所讲的真理,“湛”是清澈、深邃之意。《金刚经》中讲:“如来智慧,究竟圆满”。此句意谓,诗人已经悟到佛法的真谛(即真如),那么他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三四句写僧人的服饰。紫衣,指袈裟。取次,随意的意思。青鬓,指僧人的头发,这里特指僧人头上戴着的发圈——头陀冠。这两句说,既然已经悟道,那么僧人的衣着打扮就随意一些好了,何必一定要讲究呢?
五六句写僧人的生活情趣。游嵩,指游览嵩山。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之中。这两句是写诗人与和尚一起在嵩山游玩的情景,他们一边洗钵(僧人用来盛食物的钵)一边游览,一路上闻到柏树散发出的香气(柏香)。
七八句写僧人修行的方法。鸣钟,指的是敲木鱼。爇香,意为烧香。这两句是说,不要怀疑僧人不修善行,他们修的是佛家的善法,因此烦恼已经忘却了。
此诗用笔简练,语言清新,以清丽淡远之笔,写深奥幽微之理,使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