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中流出,征帆四面游。
瑶台临蜃气,金地镇鳌头。
波定形如画,涛惊势欲浮。
兴狂不觉晚,带月泛归舟。

这首诗描绘了海上的景象和作者乘船游历的心情。下面逐句解读:

  1. 兰若中流出
  • “兰若”通常指的是佛寺,这里可能是指海中的某个寺庙或自然美景,“流出”意味着从这处美景中流溢出来。
  1. 征帆四面游
  • “征帆”指的是出征的船只上的帆,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自己的心境或旅程,“四面游”表示无拘无束地四处游览。
  1. 瑶台临蜃气
  • 这里的“瑶台”可能指仙境或者某种美好的境界,“蜃气”是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幻象,这里用来形容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象。
  1. 金地镇鳌头
  • “金地”可能指的是金光闪闪的海面或是某种金色的景象,“鳌头”是古代用来代表最高地位或成就的神兽,这里用来象征海洋的壮丽。
  1. 波定形如画,涛惊势欲浮
  • 这句描述了海浪的形态和声势,波浪平静时如同画一样美丽,而涛声则让人感到震撼,好像要掀翻船只一般。
  1. 兴狂不觉晚,带月泛归舟
  • “兴狂”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激动心情,“不觉晚”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而“带月泛归舟”则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结束这次旅行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海上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愉悦感受。诗中的“兰若中流出”、“征帆四面游”、“瑶台临蜃气”等句子,都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海景之中。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着诗句的推进而逐渐升华,最后以“带月泛归舟”作为收尾,既表现了旅途的结束,也表达了对未来再访此地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热情,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