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衲离萧寺,修途寄远踪。
渡芦江月破,飞锡岭云冲。
不记归来路,常闻到处钟。
旧时方丈外,西向几枝松。
诗句如下:
振衲离萧寺,修途寄远踪。
渡芦江月破,飞锡岭云冲。
不记归来路,常闻到处钟。
旧时方丈外,西向几枝松。
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歌原文:
振衲离萧寺,修途寄远踪。
渡芦江月破,飞锡岭云冲。
不记归来路,常闻到处钟。
旧时方丈外,西向几枝松。注释解析:
- 振衲离萧寺:指僧人在离开萧瑟的寺庙之后,振衣拂尘,开始他的修行之旅。
- 修途寄远踪:修行之路漫长且遥远,需要寄托于内心的追求和对佛法的执着。
- 渡芦江月破:渡过芦苇丛生的江河时,月亮已经落下,暗示着修行人独自面对孤独与挑战。
- 飞锡岭云冲:僧人乘坐飞锡(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攀登高峰,云海之上仿佛冲破了一切障碍,象征着超脱与自由。
- 不记归来路:忘记了归家的路径,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越和对精神探索的专注。
- 经常听到到处的钟声:在修行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寺庙中定时的钟声,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坚守信仰。
- 旧时方丈外,西向几枝松:方丈是寺院的中心建筑,位于寺庙的西侧,周围有几棵松树。这里可能是僧人修行的场所,也是他回忆往昔的地方,而西向的松树则可能象征着坚韧和长青,暗示着修行者的精神永存。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出家人离开古寺,开始修行旅程的情景。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修行过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修行过程中孤独与自由的深刻认识。同时,诗中的“不记归来路”等句子,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