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戣
【诗句释义】 花间小阁临清溪,绿窗坐阅三吾碑。 恍如登高俯绝壑,倚杖松阴挽兔丝。 幽寻胜赏客思奇,一声欸乃谁家儿。 浯溪映带湘东西,碧山曾看漫郎栖。 银钩玉箸苔藓古,神剜天画非人为。 忆昔储皇披舆图,白衣山人称帝师。 汾营老将智勇俱,阴霾四塞天戈挥。 至今老石励庸懦,野水亦解扶颠危。 后来吊古者为谁,涪翁清响车攻诗。 当时寡和孤白雪,我故欲尾春风辞。 恨不插羽西南飞,山前更着小艇随。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春山未有杜鹃啼, - “春山”指的是春天的山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这个时节,杜鹃花还没有开始啼鸣。这一句表达了一种期待和等待的情感,春天尚未到来,杜鹃还未到盛开的时候。 2. 花发杜鹃知不知? - 当杜鹃花开始绽放时,它是否知道春天的到来,还是仍然沉浸在冬日的寒冷之中?这里的“花发”指的是杜鹃花开的景象
和人渊明采菊图 赏析陶渊明爱菊情怀及其艺术影响 1. 渊明之逸致 - 渊明为米腰慵折 - 送酒人来却强颜 - 今日东篱重采菊 2. 陶渊明与菊花 - 陶渊明爱菊情深 - 菊花品种九华菊描述 3. 诗中人物与情感 - 陶渊明自比米家山水画 - 描绘送酒人与渊明互动 4. 诗句意境解析 - 今日东篱重采菊 - 只应醒眼对南山 5. 艺术手法与技巧 - 运用借代手法表达心境 - 使用比喻增强诗歌韵味
咏史二十二首 唐室恢新造,秦王有大功。一国居北极,太子在东宫。 尊以父皇帝,赂之十六州。终无啖饭所,谁不石郎羞。 圣德光天下,岁功成闰余。百篇推帝典,一半是农书。遁迹陶渔久,论功纳麓多。已传精一语,更作敕天歌。地已还三壤,彝方次九畴。基图天与子,典则我贻谋。 罪己桑林六,仁心祝网三。只应宽代虐,何事德怀惭。 大邑周新造,曾孙武始。 ——宋代·赵戣《咏史二十二首 其二十》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七·唐高祖》是宋朝赵戣的作品,此诗通过对比唐代新主与周武王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 第一句:刺心真有志 - 注释:这句话意味着诗人认为唐高祖(李渊)有着坚定的决心和远大的意图,这种“刺心”之志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 赏析:通过使用“刺心”这个词,诗人强调了唐高祖的雄心壮志,这种志向是其能够统一中国的重要原因。 - 第二句
不假契丹力,踢翻麦饭盂。 试看龙衮畔,还有雀儿无。 此诗为宋代赵戣所作《咏史二十二首》中的第二十一首。全诗通过对比和寓言的手法,描绘了历史变迁中人物的不同命运,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下面是诗句与译文以及注释: - 诗句释义: 1. “不假契丹力”:表示某事件或现象并非外力所促成,而是内在因素的结果。 2. “踢翻麦饭盂”:形象地描述某人或某事突然发生
【注释】 杜鹃花:又名杜宇,是一种常绿或落叶小乔木。 冰肌玉骨:形容女子肌肤白嫩细腻,有如冰玉一般纯净无暇。 擅:占尽、独享之意。 不与山花斗艳妆:意思是杜鹃花并不去与山野的花朵争奇斗艳。 啼红:杜鹃鸟在啼叫时,其红色的嘴部会沾满鲜血而变红。 冤:这里是被冤枉的意思。 傅粉:古代妇女搽胭脂以增色。 伴何郎:指美女何皇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杜鹃花的描写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消化诗歌,抓住其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即可。 本诗前两句是第一联,“伊吾维吾”意思是我就像伊吾山那样坚定。“椎鲁”即愚蠢笨拙的意思。“株愚”指被蒙蔽、受欺骗。“友资其深”意为朋友的见识很深。“片雪洪垆”意思是像一片雪花落在热炉上一样,形容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后两句是第二联
注释1:北窗伊吾,指北方的窗户,伊吾是地名。 注释2:吾谁与俱,我同谁一道去? 注释3:融融沂风,温暖的春风拂过。 注释4:怀哉舞雩,心中充满喜悦之情
诗句:坤舆聊底定,鼎祚又更新。 译文:经过长时间的动荡不安后,国家终于安定下来,皇帝的新统治也重新开始了。 注释:坤舆:大地;聊:暂且,略;鼎祚:国家的政权和地位;更新:重新开始。 赏析:此诗通过描述国家从动荡到安定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