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情感,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 首先分析题目“九日拟游松风閤因雨不果”中的关键词“拟”“因雨不果”,明确这是一首描写天气状况和心情变化的诗。然后分析诗句内容,第一句“未到西山已足夸”,意思是还没到达西山便觉得已经很有成就了,表现的是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高气爽时节的欣喜之情;第二句“孰知秋序变天涯”
【注释】 啬翁:旧时称地方长官的敬词。 丙午:指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 直道:正直之道。 吴盐:即今江苏吴县,古时以产盐著名于世。 卫布:即今山东东平,古时以产布著称于世。 闾党:乡里邻里。 公言:公正之言,公平之论。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诗人应召入都任秘书省正字。这首诗写于他入都前,表达了对故乡田园生活的怀念之情。诗人自比为“野老相从学负暄”,以“直道”自许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高昌寺桃花的诗。高昌寺位于新疆吐鲁番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公元630年(唐高宗永徽三年),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归来路过此地,为纪念他的功德,人们便在此修建了寺庙,取名“高昌寺”。 “高昌庙看桃花过石遣丈旧宅”的意思是:在洛阳的高昌庙欣赏桃花,经过石遣丈的故居。这两句交代了诗人游览洛阳和高昌寺的经历。 “入洛浑如梦”,意思是说洛阳城如同梦一般虚幻迷离
【注释】 疑:怀疑。盦蔼农:梅生字也。 三客:梅生、王介甫、张天骥。 悠然心会:指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 【赏析】 此诗是王安石为梅生饯别之作。诗人对梅生寄以厚望,希望他能像陶渊明一样,在田园中悠然自得。 首联“人海难为夜,无风不是楼”。人如海一般浩瀚,夜似天一般浩渺,这是何等广阔的境界!而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没有一点风,那是多么静谧啊,仿佛连楼都在沉睡。 颔联“能留三客语
【注释】 1. 战夜感作:在战夜里,我作了此诗。 2. 矢志能摧敌:发誓立志要打败敌人。 3. 孤军震一韩:只有一支军队就能震动整个韩国。 4. 江声催勇锐:江水的声音催促我军勇猛精进。 5. 月色带饥寒:月光下,士兵们感到饥饿和寒冷。 6. 量力无天幸:衡量自己的力量没有上天的福佑。 7. 衡情有至难:衡量自己的情感是有难以承受的困难的。 8. 缩头龟殿里:像乌龟缩头一样,躲在宫殿里面
```none 远意新书尾,真堪读百回。 千优成岁暮,一醉数花开。 世改园林在,歌终风雨来。 王孙有妙手,肯受杜陵哀。 注释:远意新书的结尾部分,真是值得反复阅读百回。随着岁月的流转,美好的时光渐渐消逝,我借酒消愁,沉醉在这盛开的花朵之中。世界已经改变,昔日的园林依然在,但歌声却已结束,风雨来临。即使拥有高超的技艺,也难以承受这无尽的悲哀。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峨眉山伏虎寺的题壁之作。全诗写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之中。 “径峭松争直”,开篇就写山路陡峭,而松树却竭力向上伸直,突出了险峰之陡峻。 “泉奔石欲流”,接着写溪水奔腾,石壁欲流。“奔”和“流”字把泉水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间飞瀑如雷的壮美景色。 “穿山惊到峡,入寺胜登楼”,这两句承上启下,写山中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穿山”指山中有一条峡谷
夏口感事 风雨江声里,孤灯落楚乡。 妻孥随棹去,枕簟入秋凉。 喜乱终轻己,残民亦可伤。 谁怜孤士感,拭眼对苍茫。 注释: - 风雨江声里:在风雨交加的江声中度过。 - 孤灯落楚乡:孤独地点燃一盏灯火,照亮了楚国的乡村。 - 妻孥随棹去:妻子和孩子随着船桨而去。 - 枕簟入秋凉:枕席和竹席都变得凉爽了。 - 喜乱终轻己:虽然喜欢混乱的局面,但终究是对自己的一种减轻。 - 残民亦可伤
眼中时事益纷纷,默坐相看我与君。 秋老叶声时作雨,夜寒海气易成云。 穷愁强饮终难遣,异地狂歌不可闻。 千里映庵明月在,故应分照白鸥群
十里秋原到眼明,不因荦确废山行。 愁看蜃气连兵气,爱听松声杂海声。 黩武求仙俱妄念,鬓丝禅榻两忘情。 吾侪未与人间事,醉尉何劳问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