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龚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李商隐。 以下是逐句的详细释义: 1. 哀暾谷:哀痛的山谷,形容作者对某个地方或人的感情深深。 2. 孤生寡所欢,往往叹气类:我孤身一人,没有什么亲人朋友,常常感到悲伤和叹息。 3. 宁知哭死眼,遽乃及晚翠:谁知道我会流泪到眼睛要瞎了的地步,突然之间就到了晚年。 4. 平时略细行,未尽可人意:我平常喜欢做一些细致的事情,但可能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 5. 遂令授命日
【注释】 同:和,跟。暾谷公:即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宽彦:即杨慎(杨升庵),明代文学家。侯登:《明史·杨升庵传》载:“升庵性疏狂,不喜拘束。与邑人张京元、李腾芳、陈一中游。……尝与诸人登邻霄台,赋诗曰:‘此台不言高,归然苍一城。乱松俯清江,远水有近声。落日不肯驻,西风待我生。临去始一登,填胸弥峥嵘。闽士轻其乡,有山遂无名。试数江南北,谁为吾眼明。” 【赏析】 《同暾谷公宽彦侯登邻霄台》
【译文】 泗滨不是瘴气之地,却到处是疾病。百姓生活完全依赖罂粟,一收成胜过两熟。自从颁布严令,农民们不敢耕作,稍作休耕就害怕。城厢里又进行搜查,夜晚繁灯争藏身。严厉禁令行不通,劣器也不再出售。知道抛弃的当作获取,谋国自有常法。不修邻所利,积蓄计策且毒害。奈何遣专司,喜色忽捧檄文。民间疾苦未消除,官办仍如拾遗。饮鸩甘如饴,贪天夸己力。坐令刚制心,为此一挫抑。位卑言有罪,感叹了何益。 【赏析】
射阳告蝗灾,插羽星火驰。 射阳地区遭遇了蝗灾,蝗虫如同插上羽毛的流星般快速飞行。 一旬三廓清,官书等童嬉。 经过十天的努力,蝗虫被清理干净,官书中记载着官员们像儿童一样欢快的场景。 敝邑势洼下,错壤洪泽湄。 由于地势低洼,洪水泛滥,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冬干挟春潦,燥湿殊失宜。 冬季干燥,春季时又有大量雨水,这种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 有虫不腐毈,一卵破百儿。
【注释】: 为太疏题桥西草堂图范漪所画也 —— 给范漪所画的桥西草堂作诗。 复成桥上看钟山,得意青溪自往还。 —— 再次站在复成桥上观看钟山,心中充满得意之情,沿着青溪悠然前行。 今日江南非我有,草堂容汝占萧闲。 —— 如今我来到江南,并非属于我,而草堂则可以让你们占据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是范渊对好友范漪的赠诗。范渊和范漪都是北宋诗人,二人友情深厚
【注】: 秋风鬓未丝, 言语带霜气。 老人读我诗, 谓为俗所忌。 孤生忧患馀, 积想辄成累。 惟诗性与近, 屈曲可行意。 江湖实寥寥, 中亦判泾渭。 向来道恐孤, 况夺眼中士。 中原博反掌, 送日剩残泪。 奈何廿年短, 及此不祥事。 变衰有遣音, 发吻动哀吹。 情知穷则然, 废去端作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与畏庐丈的谈诗中写的一首七绝。 首联“秋风鬓未丝,言语带霜气。老人读我诗
讼蝗 为惠况不费,未蠲毫与釐。 片语事立白,褊心亦良怡。 海东某使君,市蝗不论资。 穿冢高于城,状若封鲸鲵。 钜万从何出,官仓粟无稊。 假手恣一饱,黑胆青肝脾。 岁宴最上考,公言空尔为。 注释:讼即诉讼,指蝗灾的诉讼案;惠况不费,意为施惠于人而不花费什么。片语事立白,意为用一句话就能把案子办明白了。褊心亦良怡,意为狭隘的心也感到满意、快乐。海东某使君,意为来自海东的某位使君,指当地官府
通过诗句和译文的对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 诗句原文:一船楚语杂巴谈,艳说欧公手种楠。我自不为枯树赋,却哀蒲柳望江南。 - 译文:一艘船载着楚国的语言和巴渝的谈话,赞美欧公亲手种植的楠木。我却不为枯萎的树木写赋,却为飘零的蒲柳而哀叹。 结合这首诗的主题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注】夹江:指岷江两岸。即目:目力所及之地。 万里岷江洗眼来,水田无处起尘埃。 注释:岷江(即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横穿四川中部,流经成都平原。诗人远望岷江,觉得它像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清澈的水洗去了他多年的积尘。 古榕几树栖归鹭,错认辛夷五月开。 注释:古榕树几棵栖息着归来的白鹭。错认:误以为。辛夷:木兰属落叶乔木,其花可入药,五月开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早知骑虎患非轻,谁识连鸡势已成。 免虏入山真失着,老谋壮事两难平。 秦关欲辨东西险,洛水犹闻日夜声。 太息草间求活辈,几回横涕望归京。 注释: 1. 早知骑虎患非轻,谁识连鸡势已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早知道骑上老虎(指冒险)会有麻烦(患),谁又能认识到连鸡(喻指小人物或弱者)的力量已经形成(势已成)。这里表达了对于冒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的认识。 2. 免虏入山真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