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龚
【注解】 1. 乞病:向皇帝请求免去官职,以休养身体。 2. 谴:责罚。 3. 获退:获得罢官。 4. 闻赦:听说要施行赦免。 5. 厌(yǎn)与百僚同唯唯:指在众位官员中,他只敢点头称是,不敢说“不”字。 6. 三月:满三个月。 7. 期颐:古代称八十岁为寿数的尽头,所以用“期颐”来比喻年高有名望。 8. 拳曲(quánqū):指曲折、委曲。 9. 强将一障:勉强地为自己辩护或开脱。
【释义】 清晨,百虫惊叫,破梦犹惊。秋天的十里秋声,非草木所能感受,而是一片凉意,像江湖一样无边无际。储胥列骑的情终被黜免,斥堠连鸡的计划已经疏漏。自断决无山可入,只余坐待海同枯。 【注释】 1. 百虫虚警正愁吾:百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我。 2. 十里秋声非草木:十里之外,秋天的声音不是草木所能感受的。 3. 储胥列骑情终黜:储存粮食,安排骑兵,最后都被罢黜。 4. 斥堠连鸡计已疏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早知骑虎患非轻,谁识连鸡势已成。 免虏入山真失着,老谋壮事两难平。 秦关欲辨东西险,洛水犹闻日夜声。 太息草间求活辈,几回横涕望归京。 注释: 1. 早知骑虎患非轻,谁识连鸡势已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早知道骑上老虎(指冒险)会有麻烦(患),谁又能认识到连鸡(喻指小人物或弱者)的力量已经形成(势已成)。这里表达了对于冒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的认识。 2. 免虏入山真失着
【注释】: 抱城绿野:环绕在城池周围的绿色原野(指嘉州郊外的自然风景) 江平:江面宁静如镜 路入嘉州水更清:道路进入嘉州,江水更加清澈 松气日光三百里:松树的清香和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照耀着三百里的大地 峨眉天半片云横:峨眉山在天空中像半个云朵一样横亘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嘉州道中时所写。首联描写了嘉州郊外自然景色的秀美;颔联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举国甘心败是求”,这里的意思是整个国家都愿意为了某个目的而牺牲。这里的“甘心”指的是心甘情愿,表示一种无怨无悔的态度。“败是求”则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选择失败,这里的“是”字可能是笔误,应为“此”。因此,整句话可以理解为:全国上下都愿意为了某个目的而放弃抵抗,这种态度可以称为“举国甘心。” 接着看第二句“更无馀地可分忧”,意思是已经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分配忧愁了
注释:郑家楼外是傍晚经过的地方,万窍风声中只有波浪声。 这里是过去我行船的地方,现在看到画壁就认出黄河。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首联“郑家楼外晚经过,万窍风呜一枕波”写诗人夜晚经过郑家楼时所见到的景象。夜深时分,万籁俱寂之时,只有风声、波涛声和诗人的鼾声。这既写出了夜晚行人稀少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颔联“曾是昔年行水地,起看画壁认黄河”,回忆昔日在黄河上的行船经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多年,但战争的创伤尚未痊愈,因此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天狗频闻坠地声,却疑瓯脱是围城。 天狗:传说中天上的一种神兽,这里代指战争。瓯脱: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 瓯脱是围城:诗人担心战争像包围城池一样无法避免,又如天狗般频繁坠落人间,带来无尽的痛苦与灾难。 园中犹可留宾客,菊外谁知有死生?
注释: 1. 老至能为漆室吟,山川指掌去来今。 译文:人老了,还能像年轻时一样吟诗作对,指点江山,感叹世事变迁。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无奈。 2. 忧时早信天将坠,料事悬知寇已深。 译文:忧虑时代的变化,早就预见到国家将要衰败,料定敌人已经深入我境。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敌人的警惕。 3. 直把九州供铸错,犹从两国望收金。 译文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是要注重识记一些重要的名句。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碰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同音字代替,或者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同样可以完成题目的要求。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日本陷婆罗洲我国驻山打根领事卓还来抗敌不屈卒死于难作此哀之还来者吾师八园先生之第四孙也 述德真能溯本原,断无失节晦翁孙。 贼中啮齿胸终决,劫后归元发仅存。
诗篇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庭前病桧自萧疏,门外惊鸥不可呼。” - 注释: 庭院前的病弱的松树已经显得萧条稀疏。 - 赏析: 这里通过描绘病松和惊恐的鸥鸟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病松象征着衰老与疾病,而鸥鸟则代表了自由与无拘无束。诗人在庭院中独自面对这些象征,感受到生命无常和岁月无情。 2. “饱听江声十年事,来寻陈迹一篇无。” - 注释: 长时间沉浸在聆听江水声音中度过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