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玘
《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的诗,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将目光锁定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碧流春涨绿杨前,红蓼秋开浅渚边。 碧流春涨绿杨前,红蓼秋开浅渚边。春天的潮水涌过,把岸边的杨柳染绿。秋天的红蓼花盛开在小洲的边缘。 五尺拖斜沙岸月,一丝垂烂晚溪烟。 五尺长的钓竿斜靠在沙滩,月亮映照下的晚溪飘着淡淡的烟雾。 操心不假詹何授,种法无求范蠡传。 无需刻意模仿智者的计谋
春寒 一枕华胥鸟唤醒,晓和松韵更堪听。 起吟文赋梅花赋,闲写茶经山海经。 霜雪向头争此白,乾坤留眼望谁青。 天心未必私丘壑,不放东风过草亭。 注释: - 华胥: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梦境或睡梦。 - 一枕华胥鸟唤醒:形容在梦中被鸟声唤醒。 - 晓和松韵更堪听:清晨的松林之声更加动听。 - 文赋: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这里指的是文人的作品。 - 起吟文赋梅花赋:开始吟诵梅花赋。 - 闲写茶经山海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分析诗句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和语病现象。如“秋居漫兴呈冯立中父母”,意思是:秋天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我随意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致。 【答案】 译文:秋夜的藕花香气细细,月影斑驳,轻雾弥漫令人感到凉意袭人,仿佛想要沾湿衣襟似的。在壁后穿行,自顾不暇
诗句解析: 1. 子佩弟见访留赏牡丹兼忆子求 - 描述了一位名为“子佩弟”的人来访并赏花,同时也回忆起了与子求的往事。这里的“留赏牡丹”可能指的是赏花时的情景,而“忆子求”则表达了对某人(子求)的回忆和思念。 2. 忆曾同醉复同吟,往事堪思不可寻 - 回忆了过去与某人一同饮酒、吟诗的情景,但那些往事如今已经无法寻找到痕迹了。这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 3. 红袖倚阑春未老
溪边把钓 何处伊人可溯洄,欲行且止却徘徊。 水平似镜笼堤去,云怪如山压树来。 幽响到帘枫叶下,远香分槛稻花开。 一丝引得秋江味,新煮鲈鱼有四腮。 【注释】 1.溪边把钓:指作者在溪边垂钓的情景。 2.伊人:指所思之人,这里指作者思念的情人。 3.溯洄:回旋,曲折前进的意思。 4.引得:引起,触动。 5.四腮:指四腮鲈鱼
诗句释义与赏析 春日花下 注释: "春天的景色"。 天意微阴又转晴 注释: "天空中云彩变幻,时阴时晴"。 化工偏有惜花情 注释: "大自然(或说天意)特别爱惜花朵"。 文章总在春三月 注释: "春天是万物生长、文章创作的季节"。 箫管无如鸟一声 注释: "没有比鸟儿歌唱更动听的音乐了"。 雨湿草痕诗思长 注释: "雨水打湿了草地,留下了痕迹,这让诗人的诗意更加深远"。
万家砧杵动孤城,物候堪悲梦也惊。 蟋蟀半墙秋有韵,芭蕉一榻雨无情。 风生易水歌难继,雪下梁园赋可成。 汀柳渚芦云漠漠,不知游子滞何程。 西亭别酒醉斜曛,何日临觞不忆君。 晓对好山难远寄,夜拈险韵与谁分。 故园芳草更衰草,客路秋云又冻云。 落月半帘寒未梦,一声悲雁怆离群
松树千株影千叠,石上松花纷可拾。 溪风入谷松声寒,独掩松关理清业。 幽人带露烘晚茶,稚子临阶扫残叶。 短篱萝屋啼晴鸠,小架豆苗飞野蝶。 漫歌秋水马蹄篇,小展来禽青李帖。 朝眠喜对山满楼,夜醉狂吟诗一箧。 看云无事出门寻,经岁茅檐挂双屧
一日不读书,便觉肺腑俗。 一日不看山,便觉眉宇促。 万山千卷书,平生愿应足。 丘壑虽在胸,举步何多局。 文字徒充肠,难易一囊粟。 此意逢解人,夜阑同秉烛
欲曙未曙候,空山无可名。 但见鸟飞处,淡然秋云生。 烟霞多变态,若与群峰争。 涧响共趋壑,并作新泉声。 即此旦暮气,将以移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