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玘
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张籍,全诗如下: ``` 惜别 阅尽悲欢笑此生,邦能主合便忘情。 轻阴不阻今朝别,薄醉翻添昨夜醒。 倚槛水流分袂影,卷帘风送落钗声。 闲愁岂似天涯草,略遇春光绿遂平。 ``` 译文: 我经历了太多的悲伤与欢乐,如今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机会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会忘记一切烦恼。 尽管天气阴沉,但我们还是要在这里告别。微醺让我在昨天就清醒了过来。 栏杆边流水声似乎在提醒我要分别
【诗句注释】 才见寻梅又落梅,绿莎烟岸少徘徊。 春日里,诗人刚想观赏梅花,却看到它又落下了。漫步在绿草和烟霭笼罩的岸边,心情也变得有些迷茫。 天征酒债贫多负,诗锁愁城咏不开。 由于欠下了很多酒债,感到十分惭愧;被忧愁困扰,无法吟咏出心中的感慨。 蚕豆减花春有雪,竹林迟笋冻无雷。 随着春风的到来,蚕豆花减少了一些,但春天里降了场雪;竹林中竹笋的生长速度缓慢,好像冬眠一般。 偶成野酌谁频劝
久雪初霁登君山 【注释】久:长久;霁:雨止天晴;君山:在今湖南洞庭湖中。此诗为诗人久经战乱,渴望过上太平日子,于久雪初霁之日登上君山而作。 著屣(zhuóxǐ)来 【注释】著:穿;屣:草鞋,用草做成的鞋;泛槎(chā):乘船;指乘船从水路登山。此句意喻诗人穿着草鞋登上君山,其情状犹如泛舟。 春晖虽浅亦韶华 【注释】春晖:春日阳光;虽:即使;亦:也;韶华:美好的时光。此句意喻尽管春日阳光并不强烈
注释: 1. 蒹葭在野终岁仰以为薪: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终年生长在野外,可以作为柴火。这里用“蒹葭”比喻那些无用的人。 2. 春叶初肥马食殆尽:春天的叶子刚刚变得肥厚,马儿吃饱后却已经吃光了所有的草。这里比喻那些才华被浪费的人。 3. 诗以戏之:诗人以此诗来戏弄他们。 4. 莫因秋水惜蒹葭:不要因为秋天的河水而惋惜那些无用的人。 5. 天马从来产渥洼:天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马
注释 - 晓行:清晨行走。 - 催:催促。 - 露未干:指早晨的露水还没有完全干透。 - 柳条:柳树的枝条,此处用作比喻。 - 征鞍:旅行时用的马鞍,这里暗示出行的目的地可能是远方。 - 残钟:傍晚敲响的钟声。 - 破褐:破旧的衣服,这里可能指的是旅途中的简朴生活。 - 交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状态。 - 秋水:秋天的水,常用来形容清澈透明。 - 世途:世间的道路或人生道路。 - 沧浪
【注释】 才过长亭复短亭,隔江遥见一峰青——长亭:古代设在驿路上的旅馆,为行人休息和住宿之所。复:又,再。 多情犹有春深鸟,到处催归不少停——多情:多情思。 【赏析】 《孤舟杂咏》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诗写江南春日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点出“过”,说明这是在旅途中作客他乡时所见到的景象;次句则以“遥”字写出距离之远,隔江远望所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频敲竹院不须憎,我亦虚堂暂过僧。” - 关键词解释: 频:多次 敲竹院:在竹林中敲击 不须憎:不要生气 虚堂:空无的殿堂,比喻清静之地 暂过僧:暂时来访僧人 - 翻译: 我多次敲击竹林,但不必感到生气,因为我是暂时拜访僧人。 注释: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人静鸟歌窗外月,夜凉虫语佛前灯。” - 关键词解释: 人静
【注释】 瞽(gǔ)妪:盲人。命,命运。 朦(méng):模糊不清。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瞎子的“命”说人生的命运,寓意深长。 首句“富贵功名似梦中”。意思是说,富贵功名如在梦中,虚幻难定;第二句“人难推算理难穷”是说,人世间的事难以揣摸和预料,事理也难于探究;第三句“朦胧原是先天数”,是说人生命运之“朦胧”(即不明朗、模糊不清),正是先天所决定的。最后一句“更遣朦人说吉凶”
注释: 垂柳也缠绕着征鞍,也指向衣襟。烟非能瘦雨非肥。 译文:垂柳也缠绕着征鞍,也指着衣袖。烟雾不能让柳枝消瘦,雨水也不能让它肥硕。 赏析: 此诗首句写杨柳的形态特点,既“缠”着鞍,又“指”向衣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垂柳随风摇曳的姿态。次句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垂柳与烟、雨的关系,既“非能瘦”,也“非肥”。三、四句写垂柳的特性,既是大自然的产物,又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垂柳的喜爱之情
山蜂以笔管为巢戏有此作如椽世界忽相兼,群以为房意亦恬。 腰细未嫌宫制窄,须香常被墨痕沾。 晓窥斑管心应苦,夜酿江花蜜更甜。 毛颖有锋能杀兔,莫轻发矢斗霜尖。 注释: 1. 如椽世界忽相兼:意为巨大的世界忽然变得如此接近,仿佛手可及。 2. 群以为房意亦恬:大家都认为这里是它们的家,心情也变得宁静。 3. 腰细未嫌宫制窄:尽管笔管的粗细并不宽裕,但仍然被接受。 4. 须香常被墨痕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