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腊梅》。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水晶欲刻鸳鸯翅,金粉私裁蛱蝶衣。 - 这句诗描绘了腊梅花的精致与美丽。"水晶"象征着清澈透明,"刻"则形容其工艺之精巧,仿佛能将花瓣雕成翅膀一般;"鸳鸯翅"暗喻腊梅花瓣的形状如同展翅的鸳鸯。而"金粉"是指涂抹在花瓣上的金色粉末,它增添了一种华丽而神秘的色彩;"私裁"意味着这抹金粉是专门为腊梅所准备的,显得特别珍贵
注释: 新凉庭院少人行,灯火依稀不世情。 一穗和烟媚幽独,花花草草可怜生。 秋斋五首:秋天里,我独自居住在寂静的书房(秋斋),四周是清冷、寂寞的环境。 新凉庭院少人行:在秋天的新凉庭院里,人很少行走,显得有些空旷。 灯火依稀不世情:夜晚,院子里的灯光时隐时现,给人一种世外的感觉。 一穗和烟媚幽独:一根稻穗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感觉。 花花草草可怜生:周围的花草都显得很可怜
注释: 一枕春愁似影烟,撩人秋色又今年。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一觉醒来,心中满是春日的忧愁,仿佛那影子也随风飘散。这让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秋天了。 中庭已少闲花草,每到斜阳独惘然。 这句诗的意思是,庭院里的花草已经变得稀少,每当夕阳西下时,我总是感到孤独和迷茫。这里的“斜阳”是指夕阳西下的情景,而“独惘然”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季时节的感受
注释:夜深了,秋风在屋梁上簌簌地落下尘土,远处的寺庙传来断断续续的钟声,我听着是否真切。月光斜洒下来,露水闪烁着像脚一样。四更天时,我在秋馆中还未入睡,因为外面一片寂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深夜时分的景象和心境。首句写秋斋中的落叶纷飞,第二句写远寺传来的钟声,第三句写月光下露水的闪烁,第四句写自己的孤寂和失眠。全诗以“夜深”、“月明”等关键词为线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同时
注释:小院中秋色渐深,荒草树木,一年来的美好景物都让人难以评说。墙阴下长日无人,只有风吹着海棠花轻轻摇曳。 赏析:此诗写秋天的小苑景色和感受。起首两句点出“小苑”是深秋的景致,而“芳物”则说明是盛夏时节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时间的推移。“一年芳物费评量”一句,既是感叹也是无奈,因为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就会逝去,所以人们只能对美好的东西进行评价。最后两句描写风动海棠花的情景
注释:树叶纷纷落下,不自持地凋零,几回惆怅晚秋的芬芳。虚檐下看不见闲适的蜂蝶,仔细一看,原来是秋虫在拉着网丝。 赏析:诗人以秋天落叶为引子,抒发了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写落英缤纷,纷乱飘坠,诗人无法自持自己的心境;次句写黄昏时分,花已凋零,而人仍留连其中,不胜惆怅。最后两句写自己看到秋虫拉网,才意识到秋天已经过去。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注释:手种垂杨树,春来堪揽结。临夜正东风,会有淡黄月。 我亲手种植的杨柳树,春天来了可以采摘作结。临近夜晚时正好是东风,月亮就会显得淡黄色了。 赏析:此诗写送别友人南归,并表达惜别的深情。前两句写离别时的情景,后两句写别后思念。 首句“手种垂杨树”,交代送别友人时,自己亲手栽种杨柳树,以此寄托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杨柳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别离之情,因此诗人以“手种”之劳,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
穜兰二首 培兰养根,根土气息相联。 只有春风来临时,才会欣赏它的繁茂叶片。 注释:培:培育。怜:喜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兰花的种植和生长过程,表达了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诗中的“培兰”、“培根”指的是栽种兰花,“但得春风生,怜取葳蕤叶”则是说只有在春天到来、气温适宜的时候,才能欣赏到兰花的繁茂叶片。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通过对兰花生长过程的描绘
穜兰二首 第一首: 非夸手足烈,要自心灵温。 闲阶好风日,来伺洗头盆。 注释: 非夸:不夸耀。 手足:手足之亲,指兄弟之情。 要自:只要。 心灵温:内心温暖,有爱心。 闲阶:空闲的台阶。 好:美好。 风日:风和阳光。 来:来到、来临。 伺:等待、伺候。 洗头盆:洗头发用的盆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穜兰,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之间深厚情感的赞美。诗歌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是赵龙云先生为赵尧生写的挽诗。赵尧生是他的同年,也是他的哥哥,因此对赵尧生有恩情。赵尧生从蜀地去世的消息传来后,赵龙云便寄去挽诗以表示哀悼。 译文: 严子陵的事迹已经传颂了,期待你能看到王羲之的文采。 时常只能讲述桑麻生长的情况,五十岁时却无被褥保暖。 乱世中谁又能像伯乐一样珍视骐骥,社庙阑珊时定会再次围坐共享鸡豚。 贼寇横行于西南道上,哪里比得上你在新坟前酹酒祭奠?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