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眼看台妙曲联翩,百转烦忧只自煎。 - 这句描绘了一幅音乐和自然景观交织的画卷,"眼看台妙曲"意味着在观看瀑布时,美妙的音乐或声音不断回响,让人心旷神怡。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忧愁和烦恼,仿佛所有的快乐都被这连绵不断的乐曲所取代。"百转烦忧只自煎"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景象时内心的挣扎和煎熬,尽管外界环境美好,但他自己却感到异常痛苦。 2. 何处更求千日酒
韬庵师傅招游净业寺,临流台殿郁参差,碧瓦朱栏自一时。 已倦春游花正发,未和哀乐鬓先丝。 烹鱼溉釜能生忆,去轸抽琴欲致辞。 旧是承平觞咏滴,百年寥落到今兹。 译文: 韬庵师傅邀请我去净业寺游玩,临流的台殿参差错落,碧瓦红柱都是当年一时的建筑。 我已经厌倦了春天的游玩,花儿却正好盛开;我还没找到合适的悲伤或快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的鬓角就已经有了白发。 烹鱼和煮饭都能引发回忆
注释: 春后园林日渐迟,轻装惬然五陵儿。 春天过后,园林景色逐渐变得缓慢,五陵的少年们也显得轻松愉快。 似闻小玉黄衫客,最好行郎柘弹诗。 似乎听见了小玉(即卓文君)在黄衫客(即司马相如)身上弹奏琵琶的声音,那是最美妙的音乐。 嘶马故怜穿苑路,惊禽忽动亚墙枝。 我怀念那些曾在花园中奔驰的老马,它们曾经穿过花园的小径。突然,一只受惊的鸟儿从围墙上飞过,让我不禁想起了过去的时光。 闷来欲语帘前鹊
送杨昀谷 昔先每惜中年别,此地曾闻大隐居。 扣箧待商杨子宇,经时迟枉阮公书。 固应不寐宵频起,却悔相过近较疏。 寥落故人今可数,秋风庭树意何如。 注释 1. 昔先: 指过去。 2. 中年别: 指在人生晚年的分别。 3. 大隐居: 指隐居深山的人。 4. 扣箧(qiè):打开箱子。 5. 商:通“商”,询问。 6. 经时:长时间,很长时间。 7. 阮公书:晋代阮籍的字
注释: 1. 藤戒轩:是节庵的住所,名字来源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浮云尽日望长安。”。 2. 赵尧芷生侍御:指的是赵尧和芷生的侍御身份,即他们的官职身份。 3. 藤戒轩照相:指在藤戒轩中拍摄照片的场景。 4. 岂有令名兼寿考:意译为怎么可能拥有美好的名声同时又长寿呢? 5. 最难佳客共溪山:意译为与佳客共享溪山之乐是最困难的。 6. 楼头圆月来携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此题要求选出“赏析”,注意要抓住诗句中重要信息点作答。 (一) 译文:车马如常般地去了殷辚,春天的景色报答了什么呢?只有战乱的遗迹,春花满眼,好似中兴盛世的景象。在繁忙之余偷得空闲,怎不珍惜美酒,陶醉其中?赏花时,吟咏着词藻,故作矜持。万种心思转瞬即逝,愧对东廊扫地的僧人。
雪晴江亭社集 匝月重阴正郁陶,稍晴妍日丽神皋。 偶陪杖履经中泽,试柘轩窗听伯劳。 春色还人应倍好,鬓丝流恨只空骚。 文章末技今无用,报答风光岁一遭。 注解: 匝月:整个月。 正郁陶:十分郁闷。 稍晴妍:稍微晴朗。妍,美好。 中泽:池塘。 柘轩:柘木做的窗户。 伯劳:鸟名。又名鴽、伯劳、鵙、鸱等。 还人:使人感到愉悦。 倍好:更加美好。 流恨:流连不舍之情。 文章末技:指文人的诗词歌赋等技艺。
【注释】 纸笔:指书信。 河北胶东:指山东半岛的胶州湾一带,是产砚石之地。玉台:即“玉台”,古代妇女梳妆用的玉制台镜。缄珰(jiān dāng):封缄装饰着珠宝的首饰,珰,通“珰”。亲开:亲自打开。 暮雨潇潇:形容风雨交加的样子。意:情意,这里指寄给朝云的信的内容。朝云,古琴曲《潇湘水云》中的仙女名。叶叶裁:用枝叶剪裁成。 二月桃花轻着色:指二月里桃花开始绽放时,色彩淡雅。着色,着色。 龙脑
诗句原文: 缕缕袈裟叶叶云,相宗衰眇仅能存。 青鸾影下寻初地,金粟香中净六根。 收拾华严归自性,总持尘刹故称尊。 误疑宋玉工微咏,涓滴何曾报佛恩。 译文: 缕缕袈裟,叶叶飘动在云端之上,佛教的宗派已经衰弱到只剩下了存在的痕迹。 青鸾影子下寻找最初的地方,金粟香气中净化了六根清净。 收拾华严归于自身本性,总是持守着尘世间的一切所以被称为尊贵。 误认为《宋书·卷三十三》中的“微咏”是微小的赞美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中写给朋友的。前两句写叶玉甫的外貌、才华和气质:昆玉即美玉,形容叶玉甫的容貌;秋霜比喻他如清高纯洁的美玉一样,品格高尚;绝世姿指的是无与伦比的美丽仪态,窈窕足哀思则是指他的美貌足以引起人无尽的怀念;白日才名指他的才华出众。第三、四句写叶玉甫的人品,徐中论指他在人群中的地位;沈亚之则用古代文人沈约的字来称呼他,暗指他的才华。 第五句写他因病得以休息,心情并不差。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