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缕袈裟叶叶云,相宗衰眇仅能存。
青鸾影下寻初地,金粟香中净六根。
收拾华严归自性,总持尘刹故称尊。
误疑宋玉工微咏,涓滴何曾报佛恩。
诗句原文:
缕缕袈裟叶叶云,相宗衰眇仅能存。
青鸾影下寻初地,金粟香中净六根。
收拾华严归自性,总持尘刹故称尊。
误疑宋玉工微咏,涓滴何曾报佛恩。
译文:
缕缕袈裟,叶叶飘动在云端之上,佛教的宗派已经衰弱到只剩下了存在的痕迹。
青鸾影子下寻找最初的地方,金粟香气中净化了六根清净。
收拾华严归于自身本性,总是持守着尘世间的一切所以被称为尊贵。
误认为《宋书·卷三十三》中的“微咏”是微小的赞美,涓滴之水如何能够报答佛恩。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小金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佛教艺术的画面。首句“缕缕袈裟叶叶云”,形象地描绘出僧人袈裟随风飘扬的情景。接着,诗人用“相宗衰眇仅能存”表达了对佛教衰落的无奈和哀叹。
第二联“青鸾影下寻初地,金粟香中净六根”通过青鸾和金粟香两个意象,展现了佛像的神圣与庄严。青鸾作为吉祥鸟,常常与佛教联系在一起;金粟香则象征着佛法的纯净与安宁。这两句诗将佛像置于自然景物之中,使其更加生动而富有内涵。
第三联“收拾华严归自性,总持尘刹故称尊”则是对佛像功能的阐述。华严是佛教中的一种教义,强调诸法无我、空性等观念。诗人认为,通过修行可以回归自性,获得真正的解脱与自由。同时,这也体现了佛教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尊重,以及佛陀的崇高地位。
末联“误疑宋玉工微咏,涓滴何曾报佛恩”则是一种反讽。诗人在这里批评了那些过分崇拜佛教而缺乏实际修行的人,认为他们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对于佛恩却毫无所知。这种表达方式既尖锐又深刻,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信仰是否真正达到了心灵的境地。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元素的巧妙运用和深入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它不仅仅是对佛像的赞美,更是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