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圻
【注释】 己卯: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时年26岁。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几天或后一天,以禁火寒食为内容的一种民间风俗活动。 拢冈故国边:拢冈指山冈,故国指故国疆土,这里指安南。边即边境。 花里家何在:意思是说,花丛中的家乡在哪里呢。 百粤:岭南一带。 艳阳天:晴朗的天气。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战乱之中所作,借对故乡的怀念来抒写自己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前半首描绘了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
【注释】 安:安心,放心。沾巾:眼泪滴湿了手巾。世乱:指战乱时期。饥寒自爱:自己懂得珍惜饥饿和寒冷。饱暖昔由人:过去是别人养活的,如今自己能够吃饱穿暖。绕膝非无养:有父母照顾。殷勤:恳切殷勤。 译文: 平时独自安心地生活,病中却泪湿了手巾。 战乱时期得平安无事,内心担忧思及亲人。 现在知道饥寒是必须珍惜的,以前饱暖有人帮助。 虽然有父母的关爱,但依然感到辛酸。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玉垒干戈里,珠崖战斗边。 - “玉垒”指的是四川成都的一座小山,这里可能是指成都附近的战场。“干戈里”意味着在战争或冲突的地带。 - “珠崖”是中国古代海南岛上的一个地名,古代文献中有记载海南岛曾发生过战事。 - “战斗边”表示战争发生在靠近边界的地方。 - 整句意为:在成都附近的战场上,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 2. 花狂春似火,国破路如天。 -
注释: 己卯寒食感春 其二 诗暖知春至,衣单觉病轻。 风光太羞涩,肠断是清明。 谷密藏花气,山幽应鹤声。 疮痍今万里,独善忍无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己卯年的寒食节所写的第二首诗。诗中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无奈。 诗的前两句“诗暖知春至,衣单觉病轻。”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天气里感到温暖,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但身体仍然感到不适。这里的“诗暖”
春游乐示剑秋子威 其二 朝来暮留恋,爱此未央游。 花暝灯生树,山明酒上楼。 锦天闻蹴鞠,绣浪独乘流。 不醉芳菲节,虚教风物幽。 【注释】: 1. 朝来暮留恋:早上来到晚上舍不得离开,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 未央游:即未央宫的游览。 3. 花暝:傍晚时分。 4. 灯生树、山明酒上楼:描写景色,灯在树上,山明如镜,酒在楼上。 5. 锦天:华丽的天空,这里指皇家园林。 6. 蹴鞠:古代一种球类运动。
解析: 第一句:“乡书告余前岁虞山失陷余园宅已化焦土盖先洗劫财物书籍而后焚我园宅以掩迹所馀者厨下耳”。 - 注释:乡书,指的是从家乡寄来的消息。前岁,指的是前一年。虞山,即今天的南京紫金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收到家乡消息后得知自己的园林被焚毁的情景。园宅(即园林),被化为废墟,只剩下了厨房。 - 译文:家乡来信告诉我前一年的南京(虞山)园林被毁,我的园林已成焦土
己卯寒食感春 其一 岭表见花发,凄然思故乡。 流亡至今日,老病尚殊方。 仰视夕红湿,微闻新绿香。 可怜风物美,八极共春荒。 注释: 1. 岭表见花发:在岭南看到花开。岭表,泛指南疆或南方。 2. 凄然思故乡:心中感到凄凉和思念家乡。 3. 流亡至今日:流亡到现在的这一天。 4. 老病尚殊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依然身处异地。 5. 仰视夕红湿:抬头看到傍晚的红霞。 6. 微闻新绿香
【注释】 彩翠连峰霁:五彩的山峰在雨过天晴之后显得特别美丽。鸣禽绕洞房:鸟儿在山间树林中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围着洞房唱歌。云留春景色:春天的景色被云雾遮住,无法看到。山热涨衣香:山上的雾气使气温升高,使人感到身上有一种香气。花笑老将至:花儿似乎在嘲笑年老的人将要到来。松知来日长:松树知道未来的日子会更长。愚公犹有谷,一壑暂徜徉:愚公还有一片山林可以耕作,暂时在这里悠闲地散步。 赏析: 这是一首五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选项,根据各项中的提示词来分析判断。“石花林杂咏”是这首诗的题目,从题目中可以提取出关键词:石花、林、杂咏。 ①“天心楼”是诗人游览石花岩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描写了石花岩的自然风光。 ②“湖光如几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湖水的澄澈。 ③“山翠静微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静谧。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杨慎,字升之,号东明,明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应的赏析: 一、翻译: 1. 谈笑挥强敌,将军绕指钢。 - “谈笑挥强敌”描述了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就能轻易击败强大的敌人的情形。 - “将军绕指钢”形容将军如同手握钢铁般坚固与强大。 2. 自全惟气节,无欲便坚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