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处澹
濯缨亭 濯缨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城西3公里的凤凰山上,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游历的景点 。 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写到:“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据考证,“黄鹄”即“鹤”,李白曾在江夏当过县令,故有此说。 唐宝应元年(762)秋,李白由江夏返潜山途中,经此地,遂有《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
偶成 风约波痕远,云含野色低。 村舂向晚急,山鸟爱晴啼。 牧笛过蘋渚,溪船泊柳堤。 旅魂招未得,窗草更萋萋。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野风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风约波痕远”以风为引子,描绘了远处的波纹被风吹拂着的情景。这里的“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还暗指诗人内心的某种情绪或心境。
厌雨 拟欲占晴待暮鸦,不禁愁思满蒹葭。 片云飞渡风和雨,斜日低穿水浸沙。 薏苡石边收钓笠,芙蓉篱外响芦笳。 最怜冉冉秋将半,未得先乘问月槎。 注释: ①厌雨:讨厌下雨天。 ②拟:想。占晴:等待晴朗的天气。③暮鸦:傍晚的乌鸦。④蒹葭(jiān jiā):芦苇。⑤片云:飘浮的云彩。⑥风和雨:风雨交加。⑦秋将半:秋意渐浓。⑧芦笳:一种管乐器。⑨冉冉:缓缓。⑩乘:乘坐
山行和韵 历经穷山底路,却浑然不见人家。 傍石寻找丹鼎,随着云雾来到玉华。 蝴蝶停在幽香的蕙花上,鹿儿吃饱了躺在苔藓覆盖的花上。 里面有蒸胡麻的瓦瓮,香气扑鼻泉水浸润碧沙。 译文: 经过崎岖不平的山路,但看不到任何村庄。 在石头旁寻找着传说中的丹鼎,随着云彩来到了玉华宫。 蝴蝶停在了幽静的蕙花上,而鹿则吃饱了躺在苔藓覆盖的花朵上。 其中有一口蒸着胡麻的瓦瓮,香气扑鼻的泉水滋润着碧色的沙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赏析能力。此题既要求考查考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又考查考生理解诗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同时要注重对重要字词的解释。“雨”是全诗的线索,“数日饶春雨”和“馀寒胜腊天”都是写雨,而“馀寒”二字则点明了时令,“春雨”与“余寒”相映,更见出诗人在冬末夏初时那种特有的感受。“书从琴案读,茶共药炉煎”是写生活情趣,“故旧经过少
【注释】 八月十四夜:指农历八月初十,即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洲渚云飞尽,江流碧映天。 洲渚:水中的小岛。洲渚云飞尽,意思是云彩完全消失,天空变得十分明亮。 江流碧映天,江面波光粼粼,映着明亮的天空。 明朝秋欲半,今夜月先圆。 明朝:明天。秋欲半:秋天即将过半。 月先圆:意思是今晚的月亮已经比明日晚上更加圆了。 玉宇浓垂露,银河冷坠烟。 玉宇:宫殿。浓垂露:浓重的露水。玉宇浓垂露
【注释】 卧病:躺在床上。霏霏:细雨纷飞的样子。“春寒”二句:春天气候寒冷,衣着容易受寒而生病;“贫居兼卧病”,是说贫病交加。“有句”二句:平生没有写诗的才能,世路艰难,不思进取。“梅花欺老眼”二句:梅花在冬天才盛开,现在春天已经过去,花期已过,只好在岩石上飞落。 【赏析】 此为五律一首。首联点出时令、天气和自身处境(卧病)。颔联写自己卧病在床,愁绪万千,只能对着夕阳出神。颈联写自己的诗才不高
乍晴山染碧,过雨落疏花。 水阔暮天迥,村居春昼嘉。 倚栏时展画,留客旋烹茶。 剩得闲中趣,吟诗到日斜。 译文: 初晴时分,山色被碧绿的颜色覆盖,经过一场雨后,落满了稀疏的花瓣。 水天辽阔,暮色的天边显得更加遥远,春天的午后,村子充满了欢乐。 倚靠在栏杆上时常展开画卷,留下客人时便迅速烹制好茶。 拥有闲暇的乐趣,直到太阳西斜才吟诵诗歌。 注释: 1. 乍晴:初晴,刚刚晴朗。 2. 山染碧
【注释】丁山,即指泰山。 绝顶苍崖险,藤萝手自攀。 在绝顶上苍崖陡峭、危险,手执藤萝自己攀援而上。 云烟万里迥,宇宙一身闲。 放眼望去,云烟渺漠,天地广阔,人置身其中感到十分悠闲自在。 秋气悲才子,夕阳明远山。 秋天的萧瑟之气使人伤感,夕阳映照下的远山更显得明亮辉煌。 看看九日至,黄菊翠岩间。 转眼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了,菊花盛开在青山岩石之间。 赏析:诗人登上泰山极顶,俯视群峰,只见万丈云海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会饮翠麓:在翠麓山亭举行酒筵。翠麓,地名,在今安徽宣城北。 对佳客:以美酒招待良朋。 江如画:形容秋景之美如画。 潮回浪有声:潮水涌来,波浪起伏,发出隆隆的声音。 竹光添麓润:竹林的光影洒落在山麓上,使山麓更加湿润。 诗思入门清:诗意随着进入山门而变得更加清晰。 偶约非因酒:偶然的聚会不是为了喝酒。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时与友人在翠麓山亭饮酒作乐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