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芳
注释: 蒸梨炊黍,付与荆妻,这是对妻子的嘱咐。 指点青山涧水西,指指点点着山中的溪流。 忽听丁丁云外斧,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斧头的丁丁声。 一声山鸟背人啼,山中的鸟儿好像在为诗人吟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联“蒸梨炊黍付荆妻,指点青山涧水西”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诗人的妻子正在做饭,而他则指点着山中的溪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注释】 伯鸾:传说中的贤人,传说他不做官就感到怅然若失,因为贫富不均。凤尾香衾:指绣有凤凰尾的被子。凤尾是凤凰尾巴的形状,这里借指华丽的被褥。翠谩重:指华丽的被褥。谩同“漫”,徒然,白白地。膏沐:指涂在脸上的脂粉,膏和沫都是古代的一种化妆品。容:容貌,容颜。 【赏析】 此诗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组诗中的第八首。这首诗以“贫女”作比,写诗人与看花诸君子虽处不同的境遇,但都怀才不遇
【注释】 百咏:指《和颜长官百咏》。颜长官是作者的朋友。百咏,泛指应友人之作而作的诗。纤手:纤长的手指。理瑟:整理琴弦。工:娴熟、熟练。高楼半在碧云中:高高的楼阁只有一半露出云端,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行人:指路过此地的人。知音者:懂得欣赏的人。小立:微站、小停。花阴:树荫下的阴凉之地。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贫穷的女子,她在高楼的半空,用双手整理琴弦,等待曲终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 其一 负薪 背负柴火去京城,三千门馆都留名。 半百之后衣锦还,却是吏民私告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城中历经半生的艰难困苦后,终于功成名就的欣喜之情。 首句“背负柴火去京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踏上漫漫征程的情景。这里的“背负”二字,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也展现了他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次句“三千门馆都留名”
```plain 少年荡子有黄金,投赠明珰结两心。 不得良媒终不肯,一春风雨洞房深。 ``` 译文: 那个少年男子拥有黄金,他赠送了一枚明亮的珍珠项链,以表达他的心意并结下了两颗心。但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媒人,他始终不愿意结婚,整个春天,他都在风雨交加的洞房中度过。 注释: - 少年荡子:年轻的男子。 - 黄金:指财富和地位。 - 投赠:赠送。 - 明珰(dāng):明亮如玉的装饰品
【注释】 百咏:即《咏史诗》。长官:官名,此指地方长官。铜仪:古代计时用的铜制仪器。再拜双星恨不随:意思是说天上的织女和牛郎一年只能在七夕相会一天,而贫女的乞巧愿望却要隔河遥望,一年才一次。尘世:人间。天上事:天帝之事。“天上事”指天上的喜事(如鹊桥相会)。一年期:一年一次。 【赏析】 《和颜长官百咏 其九 贫女》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一位贫穷女子对天上鹊桥相会的渴望及无奈
注释:烂柯人,指传说中的王质,他曾经在烂柯树下下棋,不知不觉间,十年时间过去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王质故事的感慨。一局棋终怆故乡,意味着下棋时的心情和故乡的思念。想得山中绝烟火,松花松子当乾粮,描绘了山中没有烟火、只有松树和松花的情景,以及用松花松子作为食物的生活。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烂柯人、王质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宁静与孤独
注释:有薪可卖,不必感到悲伤,因为满百青铜,更显其珍贵稀有。然而,十指被荆棘刺伤,已经秃尽,却仍不堪忍受棘刺挂在衣物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和颜长官百咏·其五》中的一句。诗中描述了一位农夫辛勤劳作,但因受到棘刺的伤害而无法继续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辛勤付出和遭遇困境的同情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注释:天气寒冷,寒气直入鼻子里感到辛酸,竹屋檐弯弯的,我却恋恋不舍自己。卖了柴火后回头看看,蜡烟升起的地方属于谁? 赏析:诗中描写的是卖柴人背柴归来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卖柴人辛苦劳作的不易,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卖柴人辛勤付出的一种敬意和赞赏
注释: 破帽笼头发半华,樵歌一曲胜长嗟。 鸡鸣裹饭登高去,日暮天寒未到家。 译文: 破旧的帽子罩住了头发的一半,歌声悠扬如在耳边。 鸡叫时匆忙打包饭食,攀登高山继续前行。 夕阳西下天色寒冷,仍未能回家。 赏析: 这首诗以樵夫为主角,描绘了一幅勤劳、坚韧、乐观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