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上
清涟亭泛舟 高树环清池,波平春正绿。 移舟近南崖,倒影见华屋。 危梁属修径,幽思生远目。 更登狎鸥亭,可以忘宠辱。 注释: - 清涟亭泛舟:描述在清涟亭乘船游览。 - 高树环清池:高大的树木环绕着清澈的水塘。 - 波平春正绿:水面平静,春天的颜色十分鲜绿。 - 移舟近南崖:把船划到南边的小山崖上。 - 倒影见华屋:倒映在水中的景色中出现了华丽的房屋。 - 危梁属修径:险峻的桥连接着修整好的小径
方潭展墓示子侄 旧庵在山顶,去此五里馀。 创建自我祖,迁移今所居。 过去僧不多,敷衍了室庐。 五十载风雨,荒草野榛芜。 先人爱溪山,每到心踌躇。 深怜栋宇敝,新建是图谋。 开凿岩石路,开启幽径门。 高堂阔而深,三山列庭隅。 或禅或教律,济济跄衣裾。 先茔旧所卜,乃在西南隅。 松筠老且茂,云气时卷舒。 政和甲午岁,我解寿春符。 宽恩得真祠,省祭来郊墟。 清酹奠墓隧,焚轴烧金朱。 报效未可终
【注释】 春归枝上:指春天到来,百花凋零。何事黄鹂语音好:为什么黄莺的歌声这么悦耳动听?殷勤飞傍粉墙啼:为何黄莺如此殷勤地飞傍着红色的围墙边啼叫。 建善即事三首:建善,地名,作者曾居此。即事:触景生情,有所感触。三首:三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建善即事的诗。前二句写花落、阴浓、鸟语;后两句写黄莺啼唱、红墙绿树。全诗以“花”、“鸟”为意象,表现了诗人在暮春季节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注释】 硖石: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项羽庙:纪念汉初诸侯王项羽的庙宇。 乘闲(qiàn xián):闲暇之时。 高原:指山丘地带,即高原上。 堪怜:值得惋惜。 占得:占据。这里指项羽被围困在垓下,四面楚歌,最后自刎而死。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古诗。作者通过吊古,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首句写项羽庙的位置与项羽当年所处环境的相对照。“项羽庙”是项羽的祠庙,位于徐州
```plain 绣岭峰高插晚空,雨馀烟雾淡朦胧。琼枝细叶知多少,最爱团栾竹一丛。 注释:绣岭的山峰高耸,直插云霄,晚霞映照下显得更加壮观。雨后,山间的雾气缭绕,烟雾弥漫,朦胧而神秘。在这如画的景色中,我特别喜爱那一片团栾竹,它们翠绿的叶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译文:绣岭的山峰高耸入云,夕阳西下时它的影子投射在天空中,仿佛一座巨大的屏风。雨后,山间弥漫着淡淡的雾气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诗意,然后仔细审读每个选项,逐项进行分析。注意与原诗内容、题目、作者、写作意图相区别。 (1) 双成送我蜡梅花,夜静幽香自一家。 “双成”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子名,这里指巫山神女,传说中为西王母侍女。双成送我蜡梅花,夜静幽香自一家,意思是说:巫山神女送来的腊梅,夜深人静的时候,那香气就弥漫在我家。 (2) 疑是素娥乘月下
玄沙二首 飞山仿佛如天竺,环合峰峦一径通。 何日再来亭上宿,静听猿叫月明中。 译文: 飞山如同天竺一般,环抱的峰峦之间有一条路可以通行。我何时能再次来到亭子上居住,静静地聆听夜晚猿猴的叫声,在明亮的月光下。 赏析: 这组诗描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感悟。诗人通过描绘飞山、峰峦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与亭子、猿猴等元素的结合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建善即事三首 - 箨龙亭下知谁种,旋见新篁破绿苔。 - 到此不知才几日,抽梢今已过墙来。 注释 - 箨龙亭:指一个亭子的名称,可能位于某个地方,供人们休息或欣赏景色。 - 知谁种:不知道是谁种植的,表达一种好奇和探索的心态。 - 旋见新篁:很快就看到新的竹子,篁指竹子,形容竹子生长迅速。 - 破绿苔:打破了之前的绿色苔藓,表现出竹子的生长力强大。 - 到此
注释: 西庵,指作者所住的西面的小房子。借得,指从友人那里借用。不似,不像。蜗舍,蜗牛壳。住城南,住在城南。晚来,晚上。亮功酒,一种美酒。栖林,树木丛生的山林。八寸柑,一种水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向朋友借钱后写就的一首赠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住在西庵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诗人在开篇用比喻的手法,将西庵比作“蜗舍”,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使读者能够立刻感受到西庵的简陋与平凡
注释: 晚步:傍晚漫步。 秋半凄然客思清:秋天的傍晚,我怀着凄凉的心情,独自漫步。 杖藜(lí):用树枝当拐杖。藜是野生草本植物,茎叶可食,根茎有苦味,古人常用其为杖,故称“藜杖”。 何处畅幽情:哪里可以尽情欣赏美景,抒发内心的幽情。 晚天风雨莓苔活:傍晚的天空下着风雨,莓苔在雨中显得更加鲜活。 闲傍栏干取次行:我在栏杆旁边随意地走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晚景、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