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上
注释: 晚步:傍晚漫步。 秋半凄然客思清:秋天的傍晚,我怀着凄凉的心情,独自漫步。 杖藜(lí):用树枝当拐杖。藜是野生草本植物,茎叶可食,根茎有苦味,古人常用其为杖,故称“藜杖”。 何处畅幽情:哪里可以尽情欣赏美景,抒发内心的幽情。 晚天风雨莓苔活:傍晚的天空下着风雨,莓苔在雨中显得更加鲜活。 闲傍栏干取次行:我在栏杆旁边随意地走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晚景、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诗
【注释】江村渔舍:指诗人居住的江边渔家小舍。江村:泛指江边的村庄。茅屋:用茅草盖成的房屋。被风掀:被狂风吹动,摇动。雨打疏窗夜小眠:在风雨中,窗户稀疏地开着,夜晚小憩。五更起:天快亮时起床。篾缆:竹篾编成的绳索。 【赏析】这是一篇写景诗。全诗描写了渔民的生活,通过“江”、“村”、“渔舍”、“风”、“雨”,以及“儿童”、“渔船”等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景象
注释: 出局纪怀 - 记录下被排斥或被遗忘的感受 国尔忘家是所先,如何交构竞争权。 国尔忘家指的是忘记自己的国家,这是首先应该做的事情,但如何去构建竞争的权利呢? 霜台白简真可畏,一日五公俱左迁。 霜台白简指的是白色的简报,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真可以令人畏惧,而一日五公全都被贬谪了。 赏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无奈和悲哀,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他虽然被排挤、被打压
花靥镇二首 下蔡戏游地,春风万杏繁。谁家堪系马,青壁竹篱门。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释: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春天来到下蔡这个地方游玩的情景,这里的风和日丽,春风吹拂下杏花盛开,景色宜人。 - 译文:下蔡这个地方是人们常去游玩的地方,这里春风温暖,到处都是盛开的杏花,让人流连忘返。 - 赏析: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下蔡的春天风貌,杏花开得繁密,象征着生机勃勃和繁荣昌盛。同时
【注释】桐山:在今浙江桐庐县北。禅僧:指和尚。溪路:指通往桐山的山路。跻攀:攀登。 【赏析】这首诗描写诗人与禅僧交往,游访桐山的情景。首句“谁知踪迹到桐山”,说诗人不知从何处来到这桐山村中,他不知道来此的目的,更不知道此行的结果是什么,只是随随便便地来了。“赖有禅僧数往还。”既然来了,又无处可去,只好到处走走看看了。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对桐山景色的喜爱,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宿栖林三首 回首江乡路渺弥,雨天行色倍迟迟。 最怜山寺留连日,恰是清明禁火时。 注释:宿栖林三首,宋代刘安上的作品。回首:回头。江乡:指故乡或家乡。雨天:下雨的日子。行色:行走的神态。迟迟:缓慢的样子。留连日:停留多日。恰:正巧,恰好。禁火:古代清明节有禁火习俗,即寒食节,这天人们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宿栖林三首 其一 征鞍终日雨霏霏,投宿栖林旋燎衣。 天意似怜行客倦,放将红日出岩扉。 注释:整天都在下着小雨,行军途中停下来住宿在山林里,刚烧完衣服就又下雨了。好像是天公怜悯我这个疲倦的行人,故意放开云层让红日从山岩边露出来。 其二 山深水复树萦纡,莫遣行客误薜萝。 天意似怜归梦断,故教猿鸟向人啼。 注释:山路曲折,山清水清,树林盘绕交错,不要让我迷路误入荆棘中
诗句原文如下: 潇洒献公房,幽深古道旁。山形半环小,池面一奁方。 接下来是译文: 在长溪的建善寺中,有一座名为“白莲堂”的建筑,这里风景如画,引人入胜。诗人刘安上以他独特的笔触,描绘了这座建筑的美景。 诗句翻译: 1. 潇洒献公房,幽深古道旁。 2. 山形半环小,池面一奁方。 关键词注释: - 潇洒献公房:这里的“潇洒”意味着自然和随意,而“献公房”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建筑或场所
【注释】 1. 芙蓉:荷花的别称。 2. 菊残:菊花凋谢。 3. 松筠:指松柏、楠梓等耐寒的树木。 4. 萧然:冷落的样子。 5. 一榻:一张竹榻。 6. 红日:太阳,此处指太阳升起的景象。 7. 栏干:栏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天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首句“芙蓉已过菊花残”,描绘了秋天到来时,荷花已经凋零
解析与译文 第1句:疏影横斜落酒樽,谁知寒月上梅轩。 注释:疏影指的是梅花的阴影或影子,横斜是指斜向的样子,落酒樽是形容影子随着酒气一起落入酒杯之中。寒月上梅轩意味着在寒夜中,月光映照在梅树旁的小轩(小亭子)上。 第2句:昔年山相栖真地,我亦全家寄此村。 注释:昔年指的是过去的时光,山相栖真地指山林间的栖息之地,象征着一种隐居的生活或者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