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衡
【注释】 顺水知人欲到家:顺着水流,可以知道有人要到家了。 扁舟:小船。拂地:掠过地面。天涯:天边的云彩,指极远的地方。 寄声:寄信。幕下:指宫中的帷幕之下,泛指朝廷之中。红莲客:即“红颜知己”。银河八月槎:天河中的星槎,即传说中的木星卫星,因有八条腿而名,传说中常载着神仙乘之升天,后泛指神话中的仙船。 【赏析】 《送卢行之从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前两首写景抒情,后一首叙事
注释: 大手从容静塞尘,人间犹诵病参军。 诗家态度公能继,还见春空蔼蔼云。 大手:指诗人的笔力雄健。从容:指气度闲雅。 病参军:指杜甫。杜甫晚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故称。 诗家:指诗人。 公能继:公者,杜甫自号;能,指其文才;继,指继承。 还见:又见到。 春空蔼蔼云:春天的景色如烟霭一样迷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颔联写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颈联用典赞美友人
通过襄城,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繁荣,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下面将分四部分对这首诗进行逐一分析: 1. 诗句解析: - 父老分明识长官:表达了当地父老对长官的清晰记忆和深情回忆。 - 青衫绿鬓照朱颜:形容长官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模样,象征着他的正直和清廉。 - 故知廊庙经纶意,也似鸣琴百里间:意味着长官虽然离开了朝廷,但其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依然在民间流传
土木形骸付等闲, 只应饮啜亦皆然。 蒸来十裂已堪笑, 何况长持饭几千。 注释:形容一个人的生活如同土木一样平凡无奇,他的生活状态就像是在吃喝中度过每一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即使是饭菜被蒸煮后出现裂痕,也让人觉得可笑,更不用说那些常年吃着千千万万顿饭的人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平淡无奇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同时
过襄城三首 闻道爱民如爱儿,从教闾里作儿嬉。纷纷行路皆垂白,知是当年不忍欺。 注释与译文: - 诗句一: 闻道爱民如爱儿,从教闾里作儿嬉。 - 注释: 闻道 - 听到;爱民如爱儿 - 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从教 - 教导;闾里 - 邻里;作儿嬉 - 做游戏; - 译文: 听说有官员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一般地关爱百姓,教导他们的邻居们也像玩耍一样快乐地生活。 - 诗句二:
赏析: 春日,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为之倾倒。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的一个清晨醒来时所思所感,通过描绘自己对春天的感慨以及与爱人之间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独特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1. 注释: - 春日寻常醉不醒:春天的景色常常让我沉醉而不愿醒来。 - 而今春日若为情:如今春天的来临似乎是为了某个特定的原因或情感。 - 青丝纤手成陈迹
平生学道竟何知 不觉垂垂两鬓丝 六义赖公多比兴 一言犹足慰朝饥 注释与赏析: - 平生学道竟何知: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之道的迷茫和不解,认为自己一生追求的学问之道究竟有何意义。 - 不觉垂垂两鬓丝:此处描绘了诗人年岁渐长,两鬓斑白的形象,暗示了岁月无情和人生易逝的感慨。 - 六义赖公多比兴:六义指的是《诗经》中的六种艺术形式,即风、雅、颂等。这里指出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兴手法,以象征
过襄城三首 公子言归岁月深,弦歌犹自有遗音。 谁云故国无乔木,看取青青著作林。 注释: 过襄城三首(其三):闻道爱民如爱儿,从教闾里作儿嬉。纷纷行路皆垂白,知是当年不忍欺。 译文: 听闻您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百姓,让村里的孩子们在田间嬉戏玩耍。路上的老者白发苍苍,知道您当年的恩情,不忍心欺骗他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襄城县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怀念
注释:朔风凛冽,长安城内外都覆盖着白雪,闽越之人天生不识寒意。虽然梅花的香气在寒冷中飘散开来,但是不需要把它借给外地人欣赏。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自开自赏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傲然独立的品格和气节。首句“朔风吹雪满长安”,以气势宏大的画面开篇,展现了京城长安被冰雪覆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凛冽而肃穆的氛围。次句“闽越生来不识寒”,则通过对比的方式
【注释】 ①送笋:以笋相赠。经臣:指诗人的朋友。②犀簪:古时女子插在头发上的玉制发簪。③参差:参差不齐。④喷饭:形容笑得非常欢畅。⑤东坡:苏轼的别号,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朋友间互赠礼物的情景。首句点出时间是早春,用“短短”写犀簪,“尚带泥”则写出了其被泥土污染之态;次句写书卷之多,且“已参差”,表现了友人之博学多才。末句用典,“东坡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