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黻
暮春寄友 注释: 1. 春归无路寻,烟水一村深。 - "春回"意指春天的归来,但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 "烟水一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乡村景象。 2. 中酒易成癖,惜花空用心。 - "中酒"表示沉迷于酒精之中,形容诗人饮酒过度。 - "惜花"意味着欣赏花朵,但因为饮酒,无法真正用心去欣赏。 3. 嫩刍青引犊,新树绿藏禽。 - "嫩刍"指的是初长成的草,"青"是指颜色,"犊"是小牛的意思
溪上翁 问年知近百,伛偻合龟形。 不理儿孙事,惟占水旱星。 惯医闲施草,贳酒自携瓶。 劝世行方便,何消念佛经。 译文: 溪上老人,年纪虽近百岁,身体却像弯曲的龟一样。他不去关心儿孙们的事,只是观察水旱星象。他习惯了以草药治病,也喜欢喝自己携带的酒。他劝说世人要行方便,何必去念什么佛经。 注释: 1. 溪上翁:指的是住在溪边的老翁。 2. 问年知近百:意思是说他的年龄已经接近百岁了。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如下: 出邑欣逢友,不知三岭遥。 云深山失树,月上海生潮。 县小官租急,年荒酒户销。 且寻僧舍泊,第一免喧嚣。 注释: - 出邑:离开县城。 - 欣逢友:很高兴遇到朋友。 - 不知三岭遥:不知道三座山峰那么远。 - 云深山失树:因为云雾浓密,山上的树木看不见了。 - 月上海生潮:月亮照在海上,使海潮上涨。 - 县小官租急:因为县政府太小,税收紧迫。 -
游太玉峰 一秋吟不尽,才拙愧黄花。 极目皆成市,论心有几家。 淡交期白发,清话证丹砂。 却忆分携处,寒林集暮鸦。 注释与赏析: 1. 一秋吟不尽,才拙愧黄花:秋天的景色让人思绪万千,但诗人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足以与之匹配,因此感到惭愧。这里的“黄花”可能指的是秋天的象征——菊花,也可能是指诗人自己。 2. 极目皆成市,论心有几家: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市集的景象,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却少之又少
【注释】: 1. 久客知秋早,近湖秋更多:久客(长期在外做官)知道秋天来得早,靠近湖边的地方,秋天的景象更加明显。 2. 以予眠不稳,知汝夜难过:因为我睡不好觉,知道你夜里难以入睡。 3. 岁俭山空粟,门闲路没莎:年成歉收,山上的粮食也空了;家里空闲着没人看管,门前的路都被草丛淹没,没有路可走。 4. 归期毋太晚,亲老鬓俱皤(pā):不要回家的时间过晚,因为家中的老人年老发白。 【赏析】
旱 一雨连三月,当秋乃亢晴。 不知老天意,何忍误民生。 川竭无云起,山凉有月明。 忧时心欲折,空听海鳝声。 翻译: 旱情 一场雨下了很久,持续了三个月;正当秋天却依然烈日炎炎。 不知上天的安排,怎能忍心让百姓受苦? 河流干涸天空不见云彩,山中清凉只有月光明亮。 担忧国家未来心情痛苦,只能听着海浪的声音。 注释: 1. 旱情:这里指干旱的情况。 2. 一雨连三月:一场雨下了很长时间
牛头庵次王九山宪使韵【注释】牛头:地名,在今浙江天台县。此诗作于元至正年间,是诗人退隐后寄居牛头庵时之作,故题云“牛头庵次王九山宪使韵”。王九山即王思廉,字九山,号思廉道人,浙江仁和(今属杭州市)人。元至正元年(1341年)任江浙行省郎中。 【译文】有这样一个闲适的地方,群山围绕着它。声名来自朝廷的官员,樵夫们却以此为乐。招来鹤儿为它栖息,用泉水浇灌使它茂盛。但总觉得住处不够僻静,来往都是征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赠何赞府》。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剡为山水宅,中有隐沦居:在剡这个地方(即现在的浙江嵊州),有许多山水风景,这里也居住着一些隐士。 2. 未续戴逵赞,闲寻支遁书:没有继续写关于戴逵的赞美诗,而是闲暇之时寻找支遁的书信。 3. 云深丹井远,城老古州馀:云层深处,丹井显得遥远,古城遗址依然存在。 4. 何事频来往,愧看人钓鱼
诗句释义 - 相望才咫尺:形容彼此距离很近,几乎可以互相看见。 - 会面若登天:形容相见困难,好像要攀登到天上一样。 - 破屋人多厌:在破旧的房屋中居住的人们可能感到厌烦。 - 空山月独怜:在寂静的山中,只有月亮显得特别可爱或引人怜爱。 - 未贫犹有易:即使不富裕,也能找到简单的方法来应对。 - 屡旱却无田:连续干旱导致田地荒芜,没有收成。 - 时到青松下:有时能遇到松树旁的地方休息。 -
【注释】 髫(tiáo):儿童头发下垂的发式,指年少。俊(jùn):才智出众的人。 薄:少。 巷深留虎迹:形容隐居生活。 树老集禽窠(kē):指隐居的生活环境。 青铜谁共磨(mó):指没有人能一起切磋琢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寄给好友缪景文时写的。开头四句是说自己早年闻知友人才华出众,而自己又早岁即与之交游;后四句写友人的清正廉洁、不慕荣利、隐居自守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