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岑
这首诗是苏轼对好友陶渊明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的钦佩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堂堂东坡公,文章万人英。 —— 形容陶渊明的气度非凡,他的诗文才华如同万众中的精英。 2. 尝和饮酒诗,曲尽今古情。 —— 表示苏轼曾经和陶渊明一起饮酒吟诗,陶渊明的诗作能够深入探讨古今情感。 3. 平生不解饮,而独喜客倾。 —— 陶渊明平时不喝酒,但他喜欢客人喝酒
嵇康故人达,醉中凛英姿。 因送孤飞鸿,手抚枯桐枝。 聊将弦上意,寓此胸中奇。 才高身不容,谅非人力为。 麟伤终可叹,龙化真难羁。 注释: 1. 嵇康故人达:指的是诗人嵇康(嵇绍的哥哥)的朋友非常达观,能够超然物外。 2. 醉中凛英姿:在醉酒的状态下,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气节和英姿。 3. 因送孤飞鸿:因为看到一只孤独飞翔的鸿雁。 4. 手抚枯桐枝:用双手抚摸着枯萎的桐树的树枝。 5. 聊将弦上意
【注释】 和陶渊明饮酒诗:这是一首拟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古人: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这里指陶渊明。滔滔天下是:形容天下大势浩渺无边。渊明舍之归:指陶渊明辞官归隐。三径毁:指陶渊明的田园被毁。樽中幸有酒:指自己虽居高位但内心仍渴望归隐。饮事付自尔:指一切由自己决定。信矣质而绮(qǐ):意为信得过他质朴而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模拟陶渊明的诗歌,通过模仿的形式
三月十二日晚雨因取渊明诗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之句定韵赋十诗翌日雨未已侄坦师来相招时方赋六首暮雨暗还舍遂足十韵 三月十二日的夜晚,大雨滂沱,我于是取出陶渊明的诗,吟诵“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等诗句,以确定韵脚,并赋了十首诗。第二天早晨,雨还没有停歇,侄儿坦和师友相邀我前去游览,当时我刚作了六首诗,傍晚又下起了雨,我就在屋里作完这十首诗后,就回去吃晚饭了。 老人见桃花,悟者有灵云。 我见亦有悟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语言表达、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和陶渊明饮酒的七言绝句。“和陶”是诗人对朋友的称谓,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首联“风浪渺平陆,吾行将安之。酒中有乐国,犹是太古时。”意思是说,海上的波涛浩渺无边,陆地的平陆也显得如此渺小,我行走在茫茫的大海中,感到有些迷茫,不知该往哪里走,但是当酒入愁肠
今我思故里,身不能奋飞。 登高眺山川,孰知予心悲。 却思大化中,万类本无依。 何者为我庐,是处皆可归。 幽忧不自释,齿发日变衰。 不如倾兹酒,杯行无固违。 注释解释: 1. 思 故里:思念故乡。 2. 身不能奋飞:身体不能飞翔或奋发有为。 3. 登高眺山川:登上高处眺望山川。 4. 孰知予心悲:谁能理解我的心中有悲哀呢? 5. 大化中: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之中。 6. 万类无依
和陶渊明饮酒诗 秋风入我室,百虫自相喧。 中夜卧不周,起视河汉偏。 念我平生友,托体归青山。 游魂往何方,千载不复还。 人生共如此,但醉勿复言。 注释: - "秋风入我室":指秋风从窗户吹进室内,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 "百虫自相喧":百种虫子在室内相互鸣叫,形容夜晚昆虫的喧嚣。 - "中夜卧不周":在半夜时分躺在床上,感觉四周都很模糊,无法分辨方向。 - "起视河汉偏"
【注释】: 久雨爱晴色,久晴欣雨声。 下人自分别,上天了无情。 人喜春色丽,又悲秋气清。 是皆妄心耳,四序奚亏成。 译文: 长期下雨喜欢晴天的颜色,长期晴天喜欢下雨的声音。 仆人自然要分别去,上天没有情感。 人们喜欢春天景色的美丽,又悲伤秋天的清凉。 这都是虚妄的心,四季有什么不足呢?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江西观察使时,当时正是久雨之后,天气晴朗之时,诗人在雨后初晴之际,写下这首七律
三月十二日晚雨因取渊明诗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之句定韵赋十诗翌日雨未已侄坦师来相招时方赋六首暮雨暗还舍遂足十韵 自得林下趣,穷处甘如荠。 白云为朋友,青山是昆弟。 幽池萍未生,闲来弄清泚。 照影不能悟,徒自尘缨洗。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月十二日晚雨。因取渊明诗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之句定韵赋十诗翌日雨未已侄坦师来相招时方赋六首暮雨暗还舍遂足十韵 【注释】: ①渊明:指陶渊明,晋诗人。②“微雨”二句:谓小雨洗高林,清风扶游丝。③“老人”四句:写雨后景象。④檐声:屋上檐铃的响声。⑤“云气”二句:写雨后的山色。 【译文】: 三月十二日晚雨。我取陶渊明诗句:“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为这组诗歌定韵。次日,雨还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