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定风波·诗以定韵为十》,全诗如下: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 少习举子业,不能中科目。 暮竟为尉丞,州县甘碌碌。 四任奉真祠,一家仰寸禄。 勿云腹负予,予亦负此腹。 注释: - 鼓腹无所思:意思是说,吃饱了就什么都不想了。 - 朝起暮归眠:形容生活无忧无虑,一天到晚都睡得很沉。 - 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这里的"渊明"指陶渊明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 我读渊明诗,或至忘食眠。 注释:我读《陶渊明》的诗,有时会忘记吃饭和睡觉。 人物葛天民,度越羲黄前。 胸中抱真淳,笔下杂言诠。 妄讥闲情赋,讵识其超然。 注释:诗人葛天民,超越了尧舜时期之前。 胸中怀抱着真淳,笔触杂乱地解释各种事情。 随意讽刺闲情赋,却不知他的诗歌超然脱俗。 赏析:《陶渊明诗歌鉴赏辞典》,“葛天民”是作者自署的名字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包含了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 让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含义。 -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描述了一个人在早晨起床后,晚上回家睡觉时,心中没有忧虑、没有思考的状态。 - “我前有万古,昨梦那无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追回的。 - “我后有万世,未梦安可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未来的事情虽然无法预知
翻译: 早上起床,晚上回家睡觉,这是陶渊明的生活状态。 芳菲已去,无迹可寻,人家绿阴中,我独自行走。 园屋在西边偏一点的地方,我可以在那里纵步而行。 酴醾香奇绝,橘花香更美,日烘香自生,不需微风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一部分,描述了他隐居生活的惬意和自在。诗中“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芳菲去无迹,人家绿阴里。"
【注释】 郊墟:城外的村庄。 栖迹:栖息,指生活。衡宇:指高大华丽的房屋,泛指住宅。 衰谢:衰老。 病苦:病痛。 罗縠(lú gǔ):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这里泛指衣服,即衣褶。 筇(qióng):一种竹棍,这里泛指拐杖。 伛偻(yú lǚ):弯腰曲背,形容老人。 【译文】 郊外的村庄远离尘世,我在这高高的宅院中安身无依。 年纪渐长,已感到衰老的悲哀,渐渐觉得身体有了病痛。 眼睛如同隔着一层薄纱
诗句释义 1 一川晚色澹烟浮:描述的是傍晚时分,整条江面笼罩着淡淡的烟雾,仿佛被淡色的雾气所覆盖。这里的“澹烟”指的是水汽和空气的混合,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 2. 不觉潮生水倒流:随着夜幕的降临,江水开始涨潮,原本平静的水面因为潮汐的力量开始发生逆转,水流的方向似乎与平时不同。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夜晚潮水的奇异景象。 3. 人语津亭灯火闹:在江边的渡口亭子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扁舟江上几曾经” - 这一句描述诗人在江上的扁舟生活,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扁舟"指的是小船,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宁静和自由的生活方式。"江上"指的是长江之上,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常往返于江边,与自然为伴。"几曾经"意味着这种生活状态不是常有的,强调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珍视和向往。 2. “山崦层楼似画屏” - 此句形容楼阁如同画中景致一般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译文】 郑广文的诗写得好,我读他的诗却很吃力。 我写的诗不工整,但是很喜欢它。 我为什么能够有温饱呢? 因为我写诗作得好。 我的诗虽然被认为不好, 但我还是喜欢写诗, 并且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来看待。 我不自知自己的缺点, 但我知道写诗要写得好看。 先生是儒家六艺的专家, 你得到了圣人和贤人的秘传。 你在诗歌创作上很有成就, 你的诗律是游戏性的。 我是多么幸运啊, 现在能获得这样的待遇,
《惜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春天到来时梅花凋谢的惋惜之情。上片以感叹寒暑交替,春意未到而梅已开落来表达惜花之心,下片则从惜花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再从惜花转到忧时,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之上。 上片中“沙晴日暖雪消时,春到南枝未觉迟”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的景象。在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春风下,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梅花在温暖的气息中盛开,但似乎比预期要早一些,这引起了词人的感慨
注释: 乃祖高怀傲帝王,远孙依旧晦文章。 乃祖指你的父亲,曾是一位高怀壮志的文人。他骄傲地对待帝王,不屈于权贵,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然而,你的远孙却无法继承这种精神,反而变得暗淡无光,沉迷于文坛,不再有当年那种锐气。 不须苦要为官去,看水看山味最长。 你不必苦苦追求当官,因为看水看山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这里的“水”指的是自然之水,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