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炳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注释: - 莎衫筠笠:指的是农民们穿着用莎草纤维织成的衣物,戴着用竹片编织的斗笠。 - 正是村村农务急:指正是农忙时节,农民们忙碌着收割和种植。 - 绿水千畦:指的是田野里长满了绿色植物,像水波一样起伏。 - 惭愧秧针出得齐:表示农民们在种庄稼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难以做到整齐划一。 -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繁华景象的七言古诗。全诗共四句,内容上由写景到写人,由外向内层层推进。首两句写元宵节灯会热闹非凡,人们载歌载舞;第三句写人们欢聚一堂、乐享佳节;第四句写宴饮时歌舞升平,欢乐祥和。“绮罗丛里,一簇神仙”一句,既点出了宴会的豪华奢侈,又写出了参加者的身份地位。最后两句以传柑雅宴约明年来收束全诗,与前两句形成呼应。 【答案】 示例: 灯火楼台万斛莲。千门喜笑,素月婵娟。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所提供信息点来筛选、判断和推理。此诗首句“罨画池亭”中的“罨画”是古代绘画技法之一,指在纸上先以粉笔绘成图案,后用油漆涂染;“亭”指园林亭子。第二句“对十万、盈盈粉面”中的“盈盈”形容脸型美好,如荷花一样娇美;“粉面”即女子的面容。第三句“依翠盖、临风一曲”中的“翠盖”指绿色的荷叶
诗句:常记京华昔浪游。 译文:我常常怀念着在京城时那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那时的生活多么的自在和轻松啊! 注释:京华 - 指京城,这里指北京,古代中国的首都。昔浪游 - 以前无忧无虑地游玩。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晏殊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常记京华昔浪游"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过往无忧无虑生活的回忆,这种回忆可能源于他对当时生活的深刻感受和体验。
【注释】 ①何日寻芳:何日寻访梅花。 ②挈榼(qié kē):提着酒壶,指携酒同游。 ③筇(qiú):一种手杖。 ④解道:懂得欣赏。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写探梅所见所感。上片写探梅所见,描绘出梅花傲雪盛开的景色;下片抒情,写与友人在探梅途中的相逢和会遇,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羡慕之情。 “罗幕护寒遮晓雾”三句,写探梅所见。首句写梅树密密匝匝地布满庭院。第二句写梅影掩映在朝雾之中
【注释】 1. 富贵本何物: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 2. 都为造物娱弄:都是被上天玩弄。 3. 须索高抬目力:必须抬高眼睛的亮度。 4. 觑破祗同儿戏:看破了,就像小孩子的游戏一样。 5. 不必更重论:没有必要再讨论这些了。 6. 吾长健:我能够保持健康长寿。 7. 衣轻裘:穿上轻便的裘衣。 8. 乘驷马:乘坐四匹马拉的车。 9. 驾高轩:驾着高车。 10. 算来荣耀:想来荣耀终归有尽。 11.
【解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阕写景:柴门人静,野草生畦。藤蔓乱绕篱笆萦绕。秋日天朗气清,楚天如洗,白云悠悠,轻风徐徐,云叶飘过矮墙低垂,一派恬静安详之景。下阕抒情:同饮美酒,且伸长眉。面对夕阳西下,红茱萸笑盈盈的端在手中,黄菊花斜插在发髻上,恋恋不舍地举杯畅饮,忘了回家。 【答案】 人静。②“草生”,野草生长。③“藤蔓”句,描写了一幅秋天田园景色图
【赏析】 方池:方形水池。小小,指小得可人。风摺玻璃:比喻方池被风吹动的样子。皱,指水面波纹。数朵荷花开:指有几只荷花开了。更好:更鲜艳、更有生气。把住薰风一笑:抓住微风,露出笑容。薰风:暖风,春风。亭亭翠叶相依:形容荷叶的青翠挺拔。亭亭,直立貌。鸂鶒:即鸳鸯。画底屏帷:美丽的屏风。 注释: 清平乐 方池小小的。风摺玻璃皱。数朵荷花开更好。把住薰风一笑。 芳容淡注胭脂。亭亭翠叶相依。只欠一双鸂鶒
【注释】 1. 而今:现在。2. 多情:多愁善感。3. 蹙损眉峰绿:皱起眉头,使眉毛都变成了绿色。4. 扁舟:小舟。5. 蛮笺封了发:用蛮夷的书信封好头发。6. 为忆人如雪:为了思念的人像雪一样洁白。7. 写教看:写成文字让人看。8. 盟约寒:约定不再相爱。9. 赏析:这是一首别情词。作者与所爱之人分别后,十分想念她。上片先从对方落笔,说现在怕听相思曲。多情女子,见人皱眉,便以为要离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本诗的注释要与全诗相照应,不能脱离全诗。赏析要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快风收雨”意为:疾风驱散了雨水。这一句描绘了春雨过后,天气晴朗的景象,为下文描写曲水园美景做铺垫。 “正江城初霁,物华如许”意为:正当江城刚刚晴朗,万物如此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