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净
善行者不移双足 善入者不动双扉。 清秋夜冷波心月,谁问安禅友亦稀。 注释: - 译文: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改变双脚的方向,善于进入的人不会动摇两扇门。 在清秋的夜晚,月光清凉,波心映照着月亮,谁能问我是否在修行?我的朋友也很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行走和进内的场景,表达了对修行的理解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注释: 1. 一花开五家宗要:指佛教中的“一花五叶”之说,即一朵花可以象征五种不同的教义和思想。 2. 一叶缀九室诀机:指佛教中的“一叶九门”之说,即一片叶子上有九个孔洞,分别代表九种不同的宗教或信仰。 3. 朝朝暮暮只斯是:意思是每一天、每一时刻,都在这个境界中生活。 4. 何用琼林觅玉枝:意思是没有必要在华丽的宫殿中寻找真正的爱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美好的爱情就在身边。 赏析:
注释:在没有光明的地方不要进入,傍晚的江山互相映衬出红光。 处处是烟尘收不拢,早来晚去失去真实风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江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通过对“无明暗室勿入近”等句的解释,也反映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不满和批判
偈颂十六首 其一 灵灵而时时昧,不得月随流水。 历历而处处混,不得雨逐行云。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月亮和雨水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用“灵灵而时时昧”来形容月亮的光芒,虽然明亮但时而模糊不清。这里的“灵灵”形容的是月光的闪烁和灵动,而“时时昧”则表达了月亮的不持久和易逝。这种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和深远。 “历历而处处混”
【释义】: 是不是江光铺练,非不是非花岳叠锦。 举竟合成什么边事,三界无法何处求心。 【赏析】: “江光”指水,“花岳”指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江水如镜,山上的花草如锦绣般地点缀着,但这一切又都是虚幻的东西,哪里能找到心灵的寄托呢? “举竟”即到底,“边事”指战争、争斗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最后究竟会演变成什么边事呢? “三界”指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想界,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的一种划分
注释:不需要劳烦去澄清九鼎中的美酒,让百花重新绽放光彩。木鸡在前方的树上报晓,明月磨洗着萝叶上的镜面。 赏析:本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不劳澄九鼎,流动百花新"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无需劳烦就能看到百花盛开的美景。次句"木鸡前树报,月磨萝镜轮"则通过木鸡和萝叶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如水洗刷着萝叶,如同镜面般明亮
注释:这诗句描绘了一位太平君子,穿着锦绣的衣裳,生活得十分安逸。他只允许在宝山这个地方堆放金银财宝,而不去追求那些虚荣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太平君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表达了一种对富贵荣华的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人生观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来,使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同时,诗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1. 颂古: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为东汉文人所作。 2. 八首:指《古诗十九首》中的八首诗,共八首。 3. 其四:指《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四首,即《涉江采芙蓉》。 4. 万物朝元:万物都归向宇宙的最高点——天元(即“太极”),比喻一切事物都有其根源或归宿。不较他:不与其他事物比较。 5. 拈来直截:随意选取。辨誵讹:辨别真伪。誵,通“讹”,错误。 6. 浪子:无业游民
【注释】 颂古八首 其八:颂扬古代的圣贤。八首,指《旧唐书》中赞颂前代八位圣王贤相的文章。 策:举,提出。端:原意是端详、观察,这里指仔细审视、观察。 亲曾见佛不相瞒(máng):亲自见过佛教高僧也不隐瞒什么。亲曾见,指作者曾经拜见过。佛,指佛教,佛教高僧。 应供(fèng)四天下:应该供奉在四方各地。 春在梅梢带雪寒(xiān):春天还在梅花梢头,但已经有雪花飘落。 【赏析】
【注释】偈颂十六首:是佛家的一种诗体,以韵语的形式来表达佛家的思想。 其二:是第十六首的第二句。 恁么也恁么:你这么说话。恁么,这里指“这样”。 说似曾不中:这样说似乎是不对的。似,好像。 黄头并碧眼:黄色头发、蓝色眼睛,这是印度人的相貌特征。 消息子难通:信息无法传达。消息,消息,即信息,这里指佛教的教义。 赏析: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