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净
偈颂二十五首 其一 天童大解脱门豁开。 译文:天童寺的佛门大开,一切都豁然开朗。 注释:天童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豁开,形容佛教禅宗的悟性、智慧与慈悲等修行境界。 衲僧自已透,乾坤无表里。 译文:禅僧自己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天地万物都是一体,没有界限。 注释:衲僧,指禅宗僧人。自已透,意为自我觉悟。乾坤,指宇宙天地。无表里,指万物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注释: 1. 横一丈,竖一丈:形容人的身材高大。 2. 文殊维摩:文殊是佛教中的大智菩萨,维摩诘是《维摩诘经》中的人物。这里指代高僧或智者。 3. 隔壁抓痒:形容人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4. 尽大地人:意思是说,无论谁,只要想钓到鱼,就必须亲自下海钓鱼。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那些自认为无所不能,总是认为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人。通过“横一丈,竖一丈”形容人的身材高大
注释: ①“上大人”:是古代对有德行之人的一种称谓。丘乙己: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之一,以贫贱著称。丘乙己形象被用来代表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生活清苦而被人遗忘的人。 ②“丘乙己,西湖南山图画里”:在杭州西湖南山一带居住的人中,有许多像丘乙己这样的人。 ③“孔门弟子无人识”:孔子门下有很多弟子,但其中很多人并不知名。 ④“空有三千七十士”:虽然有很多弟子,但这些弟子中真正有才能
注释:炉火的烟灰铺成了床,锅碗瓢盆就是他的座。他口吐黑烟,犯下了弥天的大罪。 赏析: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某人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征,通过对比炉炭为床、镬汤为座的奢华生活与口吐黑烟、犯下弥天大罪的恶劣行径,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反感和批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以及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社会不公的现实情况
【注释】 杨柳:柳树。妆腰带:柳条编成的腰带,古代妇女束腰的用具。梅花:梅花的枝条,古人常用来象征高洁。络臂韝:系在手臂上的装饰品,这里指马笼头。黄莺:即黄莺鸟,鸣声婉转,是春天的象征。偷眼觑:偷偷地看。风流:指举止潇洒自如。净慈:佛教名寺。萝卜头:指净慈寺里的僧人。 【赏析】 这首偈颂写净慈寺中的僧人。杨柳、梅花、黄莺,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在这里被赋予了人的感情和行为,它们似乎都成了僧人的玩物
【注释】 者个:这样。百尺竿头,进一步则有象:指禅宗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比喻。进一步则有像,退一步则无踪:指禅宗中的顿悟。进退全机变:指禅门中的机锋。从衡振祖风:从衡,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振,即振起、发扬之意。祖风,指禅宗始祖慧能开创的南宗。都在南山掌握中:指在禅宗中,所有的法门都是通过“见性”才能得到。 【赏析】 本篇是一首颂赞禅宗南宗开山祖师惠能的偈语。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大师
【注释】 偈颂十八首 其十一:此诗为诗人对瞿昙氏的赞美和歌颂。 莫谤:不要诽谤,诋毁。 “插天”二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气势峥嵘。插,插入。峥嵘,高远的样子。 “一番”两句:指经过一场春雨洗涤后,山上显得更加杂乱了。狼藉(jiě),杂乱的样子。 “万古”两句:指山中风烟永远弥漫,充满怨恨。平,同“凭”,凭借。 赏析: 此为一首颂扬瞿昙氏的偈语。诗的前半部分写其山势的峥嵘险峻
注释:古佛没有过去,现在的佛法就是这样。一声婆饼焦,啼在竹林里。 赏析:这是一首偈颂诗。偈是梵语“伽陀”的音译,是佛教中念诵的一种文体,内容多是佛经中的名句或佛理。这首诗以佛家的语言来写景,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竹叶凋落、黄叶满地、寒气逼人的凄凉景象。 第一句“古佛不曾过去”,意指佛陀从未离去,佛法永存;第二句“现在法如是”,意味着佛陀所说的道理依然不变,仍然适用于当下;第三句“一声婆饼焦”
黄金妙相,驴腮马嘴。 盗贼是小人,智慧胜过君子。
注释: 1. 偈颂十八首:这是一首佛教诗,偈颂是佛教中的诵唱形式,通常用来表达对佛陀的赞美。 2. 其七:这里的“其七”指的是这首诗的第7句。 3. 打杀然灯佛:打杀是指摧毁,然灯佛是梵语,意为明灯,这里指佛陀。 4. 堕落黑暗狱:堕落是指堕入地狱,黑暗狱是比喻地狱中黑暗无光的环境。 5. 永劫无出期:永劫是指无尽的时间,无出期是指没有出路或解脱的期限。 6. 衲僧:即和尚,衲是僧袍的意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