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净
【注释】 偈颂:佛教中一种韵文,以偶句的形式来说明佛理。十八首:指《八大人觉经》中的十八个偈颂。 大开此殿:指打开这殿堂的门,让弟子们进去听讲。亲面一见:亲自见面。 眼里抽钉:比喻眼光锐利。脑后拔箭:比喻思维敏捷。本来无象通机变:本来是没有形象的,能通达变化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禅宗大师马祖门下的一位禅僧所作,表现了马祖的机锋与教法。 “大开此殿,亲面一见”一句,写弟子们进入大殿听讲
译文: 乌云遮天,大雨倾盆,狂风卷起浪花翻滚山。 船夫被大浪卷走,大家为他的壮举叫好。 船夫被巨浪卷走,只留下渔翁空悲愁。 注释: - 漫天大水云翻墨:指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使得天空如同泼满了墨水一般。 - 卷地狂风浪衮山:形容风力巨大,海浪翻滚如山。 - 掣断丝纶归喝彩:意指船夫在大风浪中奋力划桨,最终挣脱了束缚,得到了众人的喝彩与称赞。 - 鲸鳌只在此山间
【注释】:万派朝宗,意思是万水千山汇集在江河大海中。扬清激浊,比喻清除腐败。几经秋,几年的时间。忽然到底都乾却,意即所有的事物最终都被干枯了。露柱灯笼笑不休,意喻着那些被干枯的事物,如同没有灯的柱子和灯笼,仍然在那里晃动,仿佛还在笑。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颂扬清廉政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河流、湖泊、树木、动物、房屋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清廉政治的赞美和向往。全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寓意深远
偈颂十八首其十五 六月连三伏,人间似焰炉。 依稀寒水玉,仿佛冷秋菰。 修竹芭蕉入画图。
【释义】: 偈颂十八首 其三,坐断维摩方丈,发露阎罗地狱。千古万古黑漫漫,剑树刀山转辘辘。 【注释】: 1. 偈颂十八首:指佛教禅宗中的一种诗歌体裁,每句都有韵律和意义。十八首指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2. 其三:是这组诗歌的第三首。 3. 坐断维摩方丈:维摩诘是古代的一位僧人,以智慧和慈悲著称。坐断方丈意指占据或掌握某个场所(如佛殿、寺院等),这里可能是指某位僧人占据了一个修行之地。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偈颂十八首 其一》。 译文: 净慈寺的大门,就在净慈寺内开启。 曾经净慈寺的地方,现在又在这里重现。 咦,净慈寺的风雷声,如同古老的门环滚动。 注释: 1. 净慈寺(jìng cí sì):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一部寺院。 2. 净慈屋里开:在净慈寺里开门,即进入净慈寺。 3. 昔日净慈曾此去:过去的时候,我在这里离开过净慈寺。 4. 净慈从此又还来
【译文】 当天一句,万机显露。 衲僧顶戴奉行,鼻孔机先证据。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的法语。偈:佛的语辞,颂:赞颂。天一句:佛的名号“如来”,意为“现世之主”。万机:千头万绪的事务。顶戴:头顶上的装饰品。奉行:奉行佛法。鼻孔机先证据:“鼻孔”比喻人的口鼻,“机”指佛性或本性。“证据”指印证、证明。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对佛性的理解,即佛性是普遍存在于众生心中的
【注释】偈颂:梵语“偈”译为“颂”。偈,音译“je”,是佛教徒的一种唱诵经文、祈祷或讲说佛理的文体。颂,音译“son”,是佛教徒用来表达对佛祖和菩萨的敬称的词汇。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寺庙建筑特点的诗,描绘了一座寺庙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1. 净慈法座:净慈法座是指寺庙中供佛像供奉的座位,通常位于寺庙的中心位置。 2. 木头一棚:木头一棚指的是寺庙中的木制结构,如柱子、横梁等,用于支撑屋顶。 3.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今朝日南长至,黑豆生芽。 大众恭惟欢庆,铁树开花。 如何结果,龙驰虎骤,撒土抛沙。 注释: 1. "今朝日南长至":指的是今天是农历的日南长至节。 2. "黑豆生芽":黑豆是一种植物,生芽表示它开始生长。 3. "大众恭惟欢庆":表示大家都非常高兴地庆祝这个节日。 4. "铁树开花":铁树是一种不容易开花的植物,开花被形容为"龙驰虎骤"(像龙一样奔驰,像虎一样奔跑)
【注释】 瑞岩:指佛寺。一只破木靴:指老僧的木鞋。几只搀:几个扶持的人。拖:拖曳。唯有老僧:只有这位老和尚。能踢脱:能够把鞋子踢掉。赤脚笑呵呵:形容老和尚出门时光着脚丫子,笑嘻嘻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寺院僧侣贪婪、虚伪的诗。首句“瑞岩一只破木靴”,写寺院中僧人的奢侈;次句“几个搀来尽要拖”,写僧人的贪心;第三句“唯有老僧能踢脱”,写老和尚的机敏和聪明;最后一句“出门赤脚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