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此殿,亲面一见。
眼里抽钉,脑后拔箭,本来无象通机变。

【注释】

偈颂:佛教中一种韵文,以偶句的形式来说明佛理。十八首:指《八大人觉经》中的十八个偈颂。

大开此殿:指打开这殿堂的门,让弟子们进去听讲。亲面一见:亲自见面。

眼里抽钉:比喻眼光锐利。脑后拔箭:比喻思维敏捷。本来无象通机变:本来是没有形象的,能通达变化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禅宗大师马祖门下的一位禅僧所作,表现了马祖的机锋与教法。

“大开此殿,亲面一见”一句,写弟子们进入大殿听讲,见到马祖。这里“开殿”、“见面”二字,既写其环境又写其心境。“大开”是马祖对弟子们的欢迎;“亲面”则表达了马祖对弟子们的重视。

“眼里抽钉,脑后拔箭,本来无象通机变”,这是马祖对禅宗机锋的精要描述:“眼里抽钉”是说看破眼根,即看破一切分别相,而能洞察事物的本来面貌,这就是悟道的开始。“抽钉”喻眼根之空,“拔箭”喻心根之断,“本来无象”就是悟道之境,即所谓“本来面目”。

马祖所强调的机锋,在本质上是一种智慧和慧力的表现。他提倡“顿悟”,认为“顿悟”才是悟道的根本途径,而“渐修”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帮助悟性的修养和增长。

马祖的“顿悟”思想,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分强调“顿悟”,也容易导致人们走向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认识能力作为评价真理的标准,从而抹杀了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的价值。

马祖的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商榷的。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他的这一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

马祖的“顿悟”思想,对于后来禅宗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禅宗各派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禅师都继承了他的这种思想,强调“顿悟”,使禅宗更加强调个人的主观努力,从而使禅宗逐渐走向了极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