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
金菊对芙蓉自题桐阴待月图 断雁萦云,暗蛩喧雨,露华凉沁空庭。正微酲乍醒,笛弄凄清。轳轳金井桐阴晚,剪西风、作尽秋声。坠欢何处,盟寒旧日,梦瘦而今。 【注释】 ①“金菊”二句:菊花盛开,芙蓉(荷花)娇艳。“桐阴”,指梧桐树下的树荫。“待月图”,指等待月亮出现。 ②断雁:失群的雁。 ③“暗蛩”句:蟋蟀在夜里鸣叫。 ④“露华”句:露水打湿了庭院。 ⑤“正微酲”二句:刚醒来,身体还觉得有点发晕。“微酲”
【注释】金菊、芙蓉:都是花名。即事,写眼前景物,抒发感慨。修梅,指友人王修梅。 分襟:离别。 秋意萧瑟,秋风萧索,远行之人难以忘怀。 弱柳千条:形容情丝绵长不断,也形容心情忧郁。 银屏:指屏风。露冷:指秋天天气寒冷,霜气袭人。 鸿声嘹唳:鸿雁鸣叫的声音,嘹唳是声音高亢而凄厉的叫声。虫声杂,指虫鸣声。 当时回首:指当初分手时的心情。 曲阑双倚:指在栏杆边依偎,互相倾诉衷肠。 琼箫:美玉做的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注意诗的内容和形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感情。 此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客中思友,感叹人生飘泊异乡。三四句描写词人对良朋的怀念之情。五六句由景生情,写友人南归的行程和目的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分析诗歌的内容、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如下内容: ①要读懂诗的主要内容; ②要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 ③要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④要结合写作背景和注释与有关材料来理解诗意; ⑤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作答。 ①首联:菊蕊香浓,拒霜红浅,十分妆点残秋。恨朱颜不返,好事都休。金菊对芙蓉,菊蕊香浓,拒霜红浅,十分妆点残秋,菊是傲霜之花,芙蓉是出水芙蓉,这里以菊花和芙蓉比喻人,写诗人对故人的怀念。 ②颔联:登高又近重阳节,想故人
金菊对芙蓉庚申秋日,再集休园,即席分得茵字 蒋径重开,陶门乍启,依然一拂清风。喜康成公子,手掌能同。邀宾不惜倾家酿,高吟处、鹦鹉偏工。那堪更是,月当杨柳,秋在芙蓉。 【注释】: 金菊:菊花的一种,色金黄。对芙蓉:以芙蓉比喻菊花。庚申:指农历年份,这里代指庚申年的秋天。 茵字:是诗题,作者用“茵”字为诗题,是因为“茵”字有草垫子之意,而“茵字”则暗示此诗是写在草垫子上的作品。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主题思想,概括中心内容作答。 “雁背云低,鹭肩风冷”两句,写景中含情,写景中寓兴。雁背是大雁飞翔时的背部,鹭肩是指白鹭的翅膀,这里暗指诗人此时正与好友同在爱山台。“新寒初压品帘”,点明天气之寒,为下文写雨做铺垫。“花残”句,写秋末冬初,百花凋零,满径落叶,空荡寂寥。“登高已在重阳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 理解诗句含义:金菊对芙蓉,甲辰冬,舟次即景。调雨为冰,催风做冻,连朝渐渐凝寒。更丹枫秋老,雾锁苍烟。信鸿断续声相送,动闺人、素泪轻弹。离歌一曲,归鸦几点,雁宿沙田。 译文:菊花与芙蓉相对而开,在甲辰年的冬天,我在舟中观风景,用调雨为冰,催风做冻,连日逐渐凝结起寒冷。再是深秋的枫叶已经凋零,雾气笼罩着苍茫的烟雾
【注释】 金菊:指菊花。芙蓉:即荷花,古人常用以喻人高洁之品格。词人:作者自称。道不嫌老丑:指词人虽已年老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志节。伶俜:孤独凄凉之意。迟开:迟暮,晚开。飞絮浮萍:比喻飘荡不定,无根无据。帽檐斜插,端应未改:帽子的檐边斜着插着花,这朵花应该还没有凋谢。少日心情:年少时的情怀。义熙一叟:指陶渊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菊花与荷花,下片则借咏菊来表现作者的高尚情操、清高气骨
【注释】 金菊:指菊花。 芙蓉:荷花。 茹廷弟:人名。 广陵:今江苏扬州,为古时扬州的别称。 膝下:指子女。 闺中咏絮:指妇女在室内吟诵诗文,如晋谢道蕴“咏絮才”之类,这里代指女子的诗才。 骊歌:泛指送别的歌曲。 关雎:《诗经·周南》篇名,为《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后以“关雎”作为婚姻和谐之典。 玉镜台:古代用以梳妆照影的台座。 濡彩笔:沾墨书写。 博议成时:指政治上有所成就。 闲情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