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征途,劳劳倦客,此生长在他乡。怅良朋别后,岁月偏长。浮云流水天涯外,料南鸿、应到钱塘。知君独对,小轩修竹,尽日徜徉。
望里露白葭苍。恨名牵利缚,未办归航。纵新词细读,难慰思量。风雨驿亭鸡欲唱,忆同游、晓梦迷茫。何时归去,分题刻烛,重醉西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注意诗的内容和形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感情。
此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客中思友,感叹人生飘泊异乡。三四句描写词人对良朋的怀念之情。五六句由景生情,写友人南归的行程和目的地。七八句写自己独自欣赏自然之美。末两句抒发了对友人归来后重游旧地的向往。
【答案】
金菊对芙蓉客中怀张景龙
渺渺征途,劳劳倦客,此生长在他乡。怅良朋别后,岁月偏长。浮云流水天涯外,料南鸿、应到钱塘。知君独对,小轩修竹,尽日徜徉。
望里露白葭苍恨名牵利缚未办归航纵新词细读难慰思量风雨驿亭鸡欲唱忆同游晓梦迷茫何时归去分题刻烛重醉西窗
赏析:
这首词以旅途为背景,抒写羁旅愁怀。起笔即点明旅途的迢远,时间之长,空间之阔大,以及由此而生的孤独感和思乡情。“渺渺”二字,将词人的漂泊无定之感形象化,使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与词人相同的感受。次二句进一步写词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良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别后”指分别之后。“岁月”、“天涯”四字,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料”字,表明词人虽已预感到朋友会回来,但仍然不免要作无望的设想。“南鸿”、“钱塘”,点明友人的行踪与目的地。这三句话是全词的重点,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修竹”两句,是对友人归来后重游旧地的向往和期盼。“小轩”句,写友人归来后在小轩里赏玩竹子。“尽日”句,写词人与友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下片写自己的孤独和思友之情。“望里”二句,承上启下,由景及情。“露白”四句,写词人思念友人的心情,也透露出词人的身世之感。“恨名牵利缚”,写词人因名利而受牵累、受束缚,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未办归航”则说明词人未能实现回家的愿望。这四句既写出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又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纵新词细读,难慰思量”三句,是说即使读遍友人的新词,也无法安慰自己的心灵。“风雨驿亭鸡欲唱”五句,是说自己处在风雨中等待友人归来,而友人却迟迟不到。“忆同游”两句,回忆往日共同游览的情景,表现了词人对友人的眷恋。最后两句,写词人想象友人归来后重游故地的场景。“何时归去”一句,既是对友人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分题刻烛,重醉西窗”,描绘了一幅友人重逢后的欢乐画面。这两句既是对友人归期的一种美好祝愿,也是对自己归家后能够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的一种期盼。
可以看出词人内心充满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他通过描写自己与友人的离别之悲、相思之苦以及盼望友人早日归来的心情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