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襄
送崔黄臣知庐山县 勿叹庐山远,天涯总是民。 还家安老母,去国慕忠臣。 斜月秦关晓,秾花锦里春。 临行无所赠,为邑莫如仁。 注释: 不要感叹庐山遥远啊,因为天涯海角都是百姓。 回家要照顾好年迈的母亲,离开朝廷却怀念忠诚的臣子。 斜月初升,在秦关看到清晨的景色; 繁花似锦的春天,在美丽的成都城里。 临走的时候,没有什么可赠送了,不如做一个仁义的县令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别好友崔黄臣而作
诗歌原文: 我爱仙居好,园池日退居。 驯禽来鹤鹤,野水进徐徐。 草树通樵采,桑麻有老锄。 犹言民未乐,更待寝刑书。 词句翻译: 我爱仙居的美景和宁静,在园池中日复一日地隐居生活。 鸟儿和鹤相互嬉戏,小溪中的水流缓缓流淌。 采集柴火、收割桑麻,都是村民辛勤的工作。 但村民们仍然觉得不快乐,期待着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需要我进一步努力工作。 诗句注释: 1. 我爱仙居好
我爱仙居好,隆儒鲜大方。 诸生令讲艺,童子俾升堂。 买地兴民学,驱车下党庠。 三年邑未化,官满意彷徨。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我爱仙居好 - 诗人陈襄表达了对仙居的喜爱,这里的“仙居”指的是一种理想的居住环境或理想的地方。 2. 隆儒鲜大方 - 强调了儒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在这个地方中缺乏真正的大才。 3. 诸生令讲艺 - 这里描述了学者们在这里教授技艺的场景
诗句释义如下: 我爱仙居好,官卑分已盈。 才非汉循吏,道似鲁狂生。 击柝心虽乐,观民志未平。 宁如孟夫子,不食去齐卿。 译文如下: 我喜欢仙居的好,但是我的官职卑微,已经满足。 我的才能不是汉朝的循吏,但我的道路却像鲁莽的狂生。 虽然击柝让我心里很高兴,但我观察民众的志向并不平静。 我宁愿像孟子一样,也不愿离开齐国的卿位。 赏析如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官职的无奈
【题积善院】 幽寺访禅客,烦襟此一开。 山空有猿鹤,地僻无尘埃。 烹茶绿云起,鼓扇清风来。 览景不归去,暮烟生古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话都充满了意境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幽寺访禅客:在幽静的寺庙中拜访寻求禅宗智慧的访客。这里的“幽寺”指的是安静、远离喧嚣的地方,而“禅客”则是指那些寻求心灵平静和悟性提升的人。 2. 烦襟此一开
注释: 我爱仙居好,三年理尚宽。 民虽离网罟,政未息风澜。 悯物刑多省,劳心席少安。 祗惭无惠术,求配古人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仙居三年的感悟与反思。首句“我爱仙居好”,诗人表达了对仙居的喜爱,觉得这里的生活宁静舒适;第二句“三年理尚宽”,诗人感叹在仙居的三年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治理政务却很宽松。第三、四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百姓的感受,虽然他们远离了网罟等工具,但是政治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注释:我喜爱仙居这个地方,人们纯朴善良不拘小节。 闾阎兴礼让,囹圄长榛芜。 网阔奸逾少,风恬恶自无。 一年人已信,感激谢张弧。 赏析:这首诗是郑闳中对仙居的赞美之情。他热爱这个好地方,认为人民纯朴善良不拘小节。他看到了这里邻里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监狱也很少使用,罪犯也很少。他认为这里的风气很好,没有奸邪之人。他还看到这里一年到头都很安宁,百姓们都很信任官府。他因此深深地感慨
我爱仙居好,安民去百奸。 诚心虽照物,政体昧循环。 喜有纲条立,惭无教令颁。 三年忧且病,王事岂能闲。 注释: - 我爱仙居好:我非常喜爱仙居这个地方。 - 安民去百奸:安定人民,去除各种奸邪之事。 - 诚心虽照物:虽然诚心可以照见万物。 - 政体昧循环:政治体制中存在循环往复的问题。 - 喜有纲条立:我喜欢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 - 惭无教令颁:惭愧自己没有颁布有效的教令。 - 三年忧且病
注释:我喜爱仙居的好,公余时间都在房内。 忧虑民众至反覆,责备自己未周全详实。 法律执行随心意,诗书坐满箱子。 老来要学习知识,多病时喜欢安康。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仙居生活的喜爱和对民生问题的忧虑。在诗中,“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己未周详。”描绘了作者喜欢仙居生活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反映了作者对法律和诗歌的重视。“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注释:我喜爱仙居这个地方,家里有十数口人。百姓穷困只有疾病,俸禄微薄不知道贫困。弟弟妹妹闲成癖性,妻子儿女老不淳朴。其余没有可恨之处,一斗俸禄及偏亲。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居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状况,反映出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和贫富差距问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满足和淡然态度,即使生活贫苦也不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