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襄
注释: 水口:指山口,泛指山水之间。 大吉:指和尚名。师长:对僧人的尊称。 明:明亮。 纵横:交错、交叉。语论:佛经教义。精:深。 出世:超脱世俗。未知名:没有名声。 春溪涨:春天的溪流上涨。晓雪晴:早晨的雪后天晴。 相送:互相送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与大吉祖师长老的离别之际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深深感激和不舍之情。 首句“直向此间明”
【注释】 1. 九日黄花节:指重阳节。 2. 新樽绿蚁浮:酒杯中斟满酒,酒面上泛出绿色的泡沫。新樽:新酒杯。绿蚁:浮在杯中像绿色小虫一样的酒泡。 3. 投壶鸣鲁鼓:投壶游戏时,鲁国的乐器击打的声音。鲁鼓:指古代的鲁国乐器。 4. 歌者似商讴:歌声如同商代的歌谣一样。 5. 诸子衣冠盛:各位学子穿着华丽的衣服。 6. 先儒礼乐修:先儒(前代的学者)的礼乐制度修整得很好。 7. 西岩山景好
诗句释义 1 阴山沙漠外: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阴山和沙漠之间,环境艰苦。 2. 六月苦行人:描述了六月份的天气酷热,行走在外的人非常辛苦。 3. 水迸金莲晓:形容早晨阳光照射下,水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就像金莲一样。 4. 汤回铁脚春:比喻旅途中的艰辛,像是在炎热的春天中行走,双脚被汗水浸湿。 5. 马饥思汉草:暗示着马匹因为饥饿而渴望吃上美味的汉地草料。 6. 仆病卧胡尘
【注释】巴峡:即瞿塘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东。巴: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的古称。三巴:指蜀、汉、吴三国地区。次第入:陆续进入。崖断:山崖陡峭,没有路可走。时无路:有时连山崖也没有了。家:住处。竹笋:指竹笋。乡果:指枇杷。荆州酒:指荆州出产的美酒。 【赏析】这是作者在流经三峡的江上舟行所见的一首描写山水风景的小诗。 首联“江流何险阻,次第入三巴”,以问句起兴,写长江水势汹涌,江流湍急,两岸峭壁耸立
和运使兵部秋成 重湖(指太湖)收积潦(雨水),多稼结盈畴(丰收的田地)。 贷息(放贷利息)移书减,逋租案籍求(催收欠租,查对账目)。 民情宽蹙頞(百姓心情舒畅),岁计上参谋(国家年景预为筹划)。 寄语昆堂老(对长辈的嘱托,昆堂老指家中长辈),生初早晚修(子孙要早读书学习)。 注释: - 重湖:指太湖。 - 多稼结盈畴:丰收的田地。 - 贷息:这里指贷款时的利息。 - 逋租案籍求
这首诗是诗人在皇祐四年春天重游浦城县南峰寺时所作。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重到南峰寺,寻思九日游 - 关键词:南峰寺、九日游 - 注释:南峰寺是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方,这次重游让他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一起在九日那天游玩的情景。 - 赏析:诗人通过回忆往昔与朋友在南峰寺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那段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 2. 黄花何处去,白雪谁留 - 关键词:黄花、白雪 - 注释
仙居县署岩老亭 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 身处龙蛇蛰,心超木石居。 地迷成远复,政静得中虚。 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 注释: 1. 仙居县署岩老亭:仙居县的县衙内,有座名为岩老亭的建筑。 2. 持:拿着。养性书:指道家修炼身心的书卷或书籍。 3. 此地学耕渔:在这里学习耕作和捕鱼。 4. 身似龙蛇蛰:身体像龙或蛇一样蜷缩起来,表示隐居。 5. 情忘木石居:心灵超脱世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贤哉过县尹,德政是吾师。 - 注释:贤哉(贤明的官员),过县尹(即剡县的县尹)。 - 译文:真是一位贤明的官员啊,他的美德和仁政是我学习的榜样。 2. 万事无锋颖,一心惟孝慈。 - 注释:万事无锋颖(意指没有锐利的攻击或者锋芒),一心惟孝慈(一心一意地孝顺仁慈)。 - 译文:对于世间的一切事情,我不再追求锋利和尖刻,而是一心向孝顺和慈爱发展。 3. 家贫因客冗
``` 我爱仙居好,惭无德政馨。 下车时问疾,治狱日空囹。 老吏贫归里,苍生馁在庭。 惟忧泽未至,岂敢渎邦刑。 - 诗句解读: - “我爱仙居好”:表达了诗人对仙居美景的喜爱,用“好”字强调了对这里自然环境的极高评价。 - “惭无德政馨”:表示惭愧的是自己没有做出让德政如香般传播的政绩。 - “下车时问疾”:诗人刚到任就关心民众疾苦,询问他们的情况。 - “治狱日空囹”:治理案件使监狱清空
折下菊花东篱下,携着酒杯在燕飞。 悠闲的心情是秋季后释放,幽美的花色在静中高。 九月陶公酒,三闾楚客骚。 及时采摘要赶紧,别让蓬蒿变成草。 【注释】: 重阳节(九月初九),古代民间有登高等风俗,文人雅士也多喜此日宴饮赋诗。 菊(jue) 携觞(chāng):持杯饮酒。 燕遨(yáo):燕飞,这里指秋日的景色。 陶公:指陶渊明,字元亮,晋人,曾隐居田园。 三闾:屈原的居处所在地。 楚客:屈原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