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襄
【注释】1.和:指诗人自己。2.如晦桃杏:《唐才子传》:“杨敬之,字仲文,洛阳人也。初为王维婿。后因事得罪,窜岭南,遇赦得归。天宝初,官至太子中舍。”3.安石旧岩阿:指王维的《青溪》诗中的“幽人归独卧,孤屿夜横潭”句,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好友王昌龄曾称他为安石。4.自嗟老大:感叹年老力衰。5.无心赏:没有心情欣赏。6.不及流莺管顾多:不如小黄莺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注释:简子容,即简文帝萧纲,字世缵,小字阿练儿。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3年)生于江陵建康(今南京),卒于陈祯明三年(589年)于丹阳(今属江苏南京)。他出身兰陵萧氏,早岁聪慧,能诗会文,文章华美,尤长于骈体文学,与徐陵并称“徐庾体”,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的诗歌受宫体诗的影响很深,但基本上能做到“贵贱贤愚,莫不拟讽”,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其诗风清逸秀发,是“元嘉体”的代表作家之一
近来无事学撄宁,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外界的纷扰和压力,专注于自己的修养。"近来"指的是最近的一段时间,"无事"则意味着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或忙碌。"学撄宁"中的"撄"字意为干扰或搅扰,"宁"则是指平静或安宁的状态,整体意思是通过静心学习来达到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斋居”指的是作者居住在一个简朴、安静的地方,可能是书房或者其他静谧的场所
诗句:一麾来此下岩丘,也学东山谢傅游。 译文:陈襄被贬至常州后,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书房,效仿古代的名士,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常常穿着麻衣,脚踏草鞋,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仿佛已经忘记了功名利禄的束缚。 关键词解释: - 陈襄:宋代文学家,曾任常州知府等职。 - 一麾:指代官职变动或调动之意。 - 下岩丘:形容隐居在深山之中,远离尘嚣。 - 东山谢傅:东晋时期名士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
诗句原文: 水洞深无百尺泉,白龙奋蛰已多年。 谁知此物能云雨,常济山南万顷田。 注释解释: - 水洞(水石洞穴):指的是竹陵善权洞,一个自然形成的地下洞穴,其内部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各种矿物质。 - 百尺泉:形容水洞中的泉水从很高的地方涌出,形成壮观的瀑布。 - 白龙(神话生物,代表水):这里用来形容洞穴中水流如龙般蜿蜒流淌。 - 奋蛰(奋力苏醒或开始活动):形容龙在冬眠后醒来
【注释】 简如晦:诗人自号。南徐守:指南朝陈武帝所封的南徐州都督,即州治建康(今南京)。儒雅风流:指文才武略兼备,风度文雅潇洒。 【译文】 听说你在登阁时被公府推荐,不久就被拥戴为使臣,随从出征。 没有人不说你是南徐州都督,你的文才武略兼备,风度文雅潇洒,是当时的独一无二。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受到重用的情形以及当时人们对他的看法。前两句写他初到京城,被公府推举
【注释】 江水:指代诗人的故乡。野烟:指江边的野草和树木,被江风吹得烟雾缭绕。 还似:仍然像。 先生:对老师或长者的尊称。这里指杜甫。杜甫在世时曾自称杜拾遗(即拾遗补缺),死后又追封为“忠武”。 成死:杜甫去世。 重来:指作者重游旧地。十六年:指作者离开故乡已过去十六年。 赏析: 《过江外感怀》是一首悼亡诗,也是一首感伤诗。全诗通过写自己重游旧地的情景,抒发了怀念故土、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
班春无术劝污莱,五十年间此一回。 黄发路傍应怪问,使君何事入山来。 注释:春天到来,没有良策去开垦农田,只看到一片荒芜;这已经是五十年一次了。路旁的老人会奇怪地问,使君为何要进入深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张渚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社会问题的感慨和忧虑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冷漠
注释: 俱为泽国朱轓守,同是冰厅白首郎。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都在泽国担任朱轓的守卫工作,都是同在一个冰厅里当白首郎的官员。 且喜朝廷忧外寄,故从书府辍班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很高兴皇上关心国家的大事,因此辞去了书府的工作,专心为国家效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之情。他深知自己身在高位,责任重大,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
【注释】 阴阳:指山中水和火。融结:融合,凝结。盐堆与石田:指山上的盐池、硝场等。风俗:民间传说,认为水旱灾变是由神仙造成的。占:预示,预兆。乾洞:指乾明洞或乾元洞,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北。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乾明洞时的即兴之作。乾明洞位于山西永济县西二十里,相传是吕洞宾修道炼丹处。诗人以“阴阳融结”形容洞内水火交融的景象;又以“便有盐堆与石田”,描绘了洞内的盐泉和石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