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胜
【注释】 1、小棹:小船。 2、悠悠:悠闲的样子。 3、殷香:浓郁的香气。 4、岑寂:寂寞清冷。 5、廉纤:细雨。 6、伐木:砍柴。 7、空桑:空山,指隐居之地。 8、真滋味:真实感受。 9、老菜馀花:指残存的老菜,即残菜剩饭。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江上乘船游览的情景。首句“舟行”二字统领全诗,为后文写景抒情奠定基调;次句写水光荡漾,浪花飞溅,诗人泛舟其中,心旷神怡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邵二泉先生及其麻姑泉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为取深青洗却迂(我) 2. 石梁趺坐正刚予(邵二泉先生) 3. 匣中宝剑腾还否(是否能够回到天上的银河?) 4. 天上银河落未如(银河的下落与地上的景色相比怎样?) 5. 饮雪香分归洞侣(喝到雪水时散发出的香气如何与朋友们分享?) 6. 佩环声碎宴池馀(宴会结束时,玉佩发出的声音如何?) 7.
归途有感联句 昨晚秋雨如霏,为洗尘途而等待我行走。水与宫商相合增添了节奏,山横翠黛变得分明。风使马足轻快地前行了三舍,露水沾湿了林梢两肱。天送给游人一片清景,无端诗思一时生。 注释: 1. 昨宵:昨天晚上。霏雨:秋雨连绵。作秋声:给秋天带来声音。2. 为洗尘途:为洗净旅途上的尘土而等待。待:等候。我行:我行走。3. 水合宫商:水声和谐。宫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和“商”。添节奏
晓行联句 三首 其一 并马郊行趁月凉,渠源十里路岐长。 岭横云际衣全湿,林抹烟笼影半光。 熠耀数星萤在草,丰穰几处稻登场。 太平可是真无象,何事茅檐稳睡厖。 注释: 1. 并马郊行趁月凉:骑着马在郊外的路上,趁着月光凉爽。 2. 渠源十里路岐长:渠源头有十里长的路途,形容道路崎岖不平。 3. 岭横云际衣全湿:山岭在云端之上,我的衣服全部湿透。 4. 林抹烟笼影半光:树林被烟雾笼罩
叹废寺联句 石田无主半榛荒,古刹看看瓦砾场。 山脊垂头欲宾主,泉声入耳助凄凉。 空阶雨过苔侵壁,圮屋春来燕语梁。 怪我征轺破寥落,谈玄坐上月痕光。 译文: 感叹废弃的寺庙,一片荒芜,石田无人照看,一半变成了荒芜。古老的庙宇看着只剩下破碎的瓦砾。山脊弯曲,仿佛在低头与寺庙的主人交谈,泉水的声音进入耳朵,增加了一种凄清的感觉。空荡的台阶上,雨过后长满了青苔,倒塌的房屋里
【注释】 山留残月(一作“山留残月影”):山间留着月亮的余辉。 路穿云(一作“路穿云际”):道路穿过云端。 数里模糊(一作“数里朦胧”):几里路,朦胧不分明。 鸟似唤醒人转急:鸟儿鸣叫仿佛在唤醒行人,行人听了就急忙出发。 犬于临别客还亲:狗儿在主人临别前显得亲近。 茅屋无扃户:茅屋没有上锁的门。 寂寞茶烟少并邻:茶烟缭绕,显得寂静清冷。 独有山花知我意:只有山中的野花知道我的心意。
诗句原文: 微暑侵凉晴半阴,养花天为主人深。除教蔓草开三径,恨不松根长百寻。 译文注释: 微风轻拂,天气炎热却带来些许清凉,阳光洒在晴朗的天空上,一半是明亮而另一半被云层遮挡。我在这里种花,享受着主人的悠闲生活。我希望所有的植物都能够生长得很好,就像那些茂盛的松树一样。 创作背景: 《坐亭有感与友清话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夏良胜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柴扃:指柴门。 生事急:农事忙。 百舌:一种鸟类,其叫声清脆,常被用来形容声音悦耳。 恶:猛烈。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诗人在野寺里寻找春景,但春天已经深掩在柴门之后,花烂漫得迷离了江滨。野草长成了小径,江水流走了行人。农事最忙的时候到了,却无人为鸟儿们鸣唱新歌而感到高兴。最后,东风猛烈地吹来时,人们却不知道躲避。全诗写景生动,意境幽远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退居山寺时,诗人借游梓山寺之机,与友人联句赋诗。首联写诗人来到梓山寺庙,看到石路崎岖陡峭,马行劳顿。颔联写在寺院中偶遇朋友,聊起方袍之事。颈联写诗人在寺院中欣赏到的景物:疏竹半窗,日影移来;长松万壑,秋涛响鸣。末联写诗人得知友人有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志向,因而放声高歌。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山林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 石路上崎岖坎坷,马儿行走也感到疲惫
过安福寺联句 古木修篁寺寺幽,遣怀随处暂停驺。 欲留残照五里落,偶有好风双鬓飕。 林下风流非学晋,胸中经纬在匡周。 从今先后为忧乐,多少闲思强上楼。 注释: 1. 古木修篁(xiān):指树木高大挺拔,枝叶茂密。 2. 寺寺幽(yōu):形容寺庙的幽深静谧。 3. 遣怀:寄托情怀。 4. 驺(zōu):古代一种车,这里指驾车的人。 5. 欲留残照(yù liú cán z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