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凤
秋灯 耿耿销深暗,孤窗岂暂忘。 照回秋梦断,静引夜吟长。 病鼠惊空穴,寒萤聚缺墙。 邻居还共惜,及物有馀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夜晚独自点亮秋灯的情景。诗人用“耿耿销深暗”来形容灯光的微弱和暗淡,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接着通过“孤窗岂暂忘”表达诗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愿意忘记这个时刻。 “照回秋梦断,静引夜吟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里,通过秋灯的光线来回顾过去
霜钟侵漏急,相吊晓悲浓。 霜冷钟声急促,清晨的哀叹更加深沉。 海客传遗偈,林僧写病容。 海中的和尚传递着佛教的教诲(遗偈),山林中的和尚在记录自己的病情(病容)。 注释: - 霜钟侵漏急:霜冷的钟声催促时间流逝,形容时间紧迫。 - 相吊晓悲浓:在清晨时分相互慰问,悲伤之情更加浓厚。 - 海客传遗偈:海中的人传递着佛经中的教诲(遗偈)。 - 林僧写病容:山林中的和尚在记录着自己的病情(病容)。
《送史馆李学士任和州》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释惟凤的作品,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 - 诗句: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闲卧,公心帝自知。 - 译文:在历阳的南面远眺,岸边的石头城显得格外险峻。离开时梦中被惊起,潮水似乎也断了流。行走间吟咏着诗篇,却看到大雁跟随左右。淮河上的帆船迎着风势展开,而楚地的树木则在秋天里显得萧瑟。到了那天
【注释】 草长开路微,离思更依依。 (1)“草长”:指春草萌生;“开路微”:指春草生长使路旁小草长高而露出土面。 (2)“依依”:形容思念之深切。 (3)“家远知琴在”:离家遥远知道有琴可以寄托相思之情。 (4)“时清买剑归”:时局清明,可以买好剑回家去。 (5)“孤城回短角”:指边塞上荒凉孤寂的城池;“短角”:指战马头上的短角饰物。 (6)“独树隔残辉”
诗句解读: 1. 留题河中柴给事望云亭: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柴给事的望云亭留下的题字。"望云"可能寓意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或是对未来的期盼。 2. 郡闲思退隐,嘉致望云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嘉致"指的是美好的景象或者事物,"秋"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3. 旧客容谁访,新诗许我留:这句话表明诗人希望与过去的朋友重聚,同时也表示自己的诗作能够得到认可。"旧客"指旧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作者情感、赏析句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借助诗歌中关键字句的理解与把握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分析来综合考量。首先,“关中吟鬓改”是说岁月不饶人,诗人年纪渐长;“多事与心违”指国事烦扰与诗人心愿相悖;“客路逢人少”是说旅途孤寂;“家书入关稀”是说书信稀少,难以传递音讯。然后,“秋声落晚木”,是说秋天的落叶飘落,发出凄凉的声音;“夜魄透寒衣”,是说夜晚
【注释】 秋深荒外客:秋天已到深秋,身在荒凉边远之地,是寄居他乡的异客。 望京台:京城长安城有观景楼,名为望京台,诗人登临此台,遥望京都。 远信未封去,新鸿又见来:远方的朋友来信未封,而鸿雁又飞回来。 地寒边树短,天静瘴云开:这里写景,以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暖、南方瘴气多、气候湿热等对比,写出了边塞的荒凉与寂寞。 无限心相向,南宫卧锦才:诗人心中无限惆怅,希望与远方的友人互相倾诉,共商国事
【注释】 ①宇昭师:即李宇昭。字昭明,唐代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齐名,为“王、卢、李”诗派代表人物,有《李翰林集》。 ②要地无闲日:谓要职之地无暇闲暇。 ③吟踪:吟诗的踪迹。 ④林泉:山林泉水。归计:归家的打算。 ⑤雨雪向春多:指春天多雨雪。 ⑥径僻稀来客:小路偏僻很少有客人来访。 ⑦庭荒半长莎:庭院荒芜一半是长出的野草。 ⑧寒梦绕烟萝:寒冷的梦境环绕着烟雾中的萝藤。 【赏析】
【译文】 冰瀑寒侵室,围炉静话长。 诗心全大雅,祖意会诸方。 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 无眠向遥夕,又约去衡阳。 【注释】 1、宿庐山栖贤寺:在庐山的栖贤寺住宿。宿,居住。庐山,山名,在今中国江西省北部。栖贤寺,山中的寺庙。 2、冰瀑:指瀑布上的水珠凝结成冰。寒侵室:形容天气寒冷。 3、围炉静话长:围坐在火炉旁,安静地聊天。 4、大雅:高雅的艺术或高尚的情操。 5、祖意:佛家用语,指佛教教义
东西望朔漠,姑射独崔嵬。 一片两片云,终南太华来。 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 深涧饮渴虹,邃洞生秋雷。 古径穷难尽,晴岚拨不开。 海鹏飞上迟,边风劲触回。 傲隐非他古,依灵有奇才。 曾生心若何,猿声终夜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