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复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能准确填写下阙。 第一句中“奉酬李谨之见怀韵时予客三茅”,是诗人的自述,交代了酬答的对象和酬答的内容,即酬答李谨之见怀之作。而李慎之是诗人的朋友、知己,两人交往颇深,因此诗人称李慎之为“君”。 第二句“读书不逢万乘君,垂老愿依千鹤群。”的意思是:读书没有遇着君主,年老之后希望能像千只鹤一样栖身于山林之中。“不逢”是“未遇”
【注释】 方柏:古柏。萧森:萧条。独马嘶:只有一匹战马在嘶鸣。故园:旧时家园。迢递:遥远。九重:皇宫。湛清:深湛清澈。方北:正北。一个:一个文星。夜向西:夜里飞向西方。绣斧:精美的斧子,指玉制佩饰。贤交荐鹗:贤人交好并推荐良马。候寝:等候君王的召唤。问鸣鸡:询问打鸣的公鸡。鲤鱼自出:鲤鱼从池塘里出来。舍旁井:屋檐下的水桶。凤鸟已衔门上泥:凤凰已经衔着泥土飞走了。 【赏析】 王云翼之西台
陈先生挽辞 西子湖边眼独青,西州城下泪双零。 先生致仕能强健,太尉诸孙尚典刑。 江海未归曾暮景,东南长望且晨星。 真从处士徵霄霣,久对郎君把墓铭。 注释: 1. 西子湖边:西湖之滨。青:指眼神。 2. 西州城下泪双零:指西州(今浙江绍兴)的城郭下,泪水洒落成双。双零:两个零,形容泪水之多。 3. 先生致仕能强健:指陈先生已经退休,身体依然健康。致仕:古代官员年老退休。 4. 太尉诸孙尚典刑
诗句解析 1 城郭江山只旧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城市景观和自然风光的怀念,"城郭江山"指周围的环境或都市景象,“旧时”表明这些景象已经不复存在。 2. 野园村巷总新诗:这里的“新诗”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赞美和新发现。野园和村巷在诗人眼中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 衣冠昔日繁华地:此句中的“衣冠”指的是古代的服饰和礼仪,“繁华地”则暗示了这个地方曾是当时社会文化繁荣的象征。 4
诗句如下: 1. 首联解读: - “僦宅何缘得近僧” 表达了诗人因为某种缘分而选择居住在靠近僧人的环境中,这可能是因为僧人的修行和宁静吸引了他。这里的“僦宅”指的是租赁房屋,“何缘”表示原因或缘分,而“得近僧”则意味着因缘际会之下能与僧人为邻。 2. 颔联解读: - “晓光金气接觚棱” 描绘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寺庙景象,金色的光芒与建筑的棱角相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句原文: 白云自爱青山好,青春只添白发新。 桧能老翠堪留客,柳恰初黄远送人。 清江流日下到海,閤皂插天无与邻。 葛洪丹熟还勾漏,可道年高鬓也银。 注释如下: - 白云自爱青山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青山的依恋。 - 青春只添白发新: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发越来越多,青春不再。 - 桧能老翠堪留客:桧木能够使翠绿的树叶保持长久的青春,使得人们愿意在这里留下。 - 柳恰初黄远送人
题森碧轩卷 凤语双调碧玉笙,羽裳群拥翠霓旌。 四时景物足萧爽,六月昼寒如太清。 丁令回归应发兴,项斯标格况知名。 过门下马岂无谓,行酒赋诗殊有情。 注释: 题森碧轩卷: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凤凰为主题,赞美凤凰的美丽和威武。 凤语双调碧玉笙:凤凰的声音如同双调的碧玉笙乐器般悦耳动听。 羽裳群拥翠霓旌:凤凰的羽毛犹如群鸟围绕在翠绿色的旗子上。 四时景物足萧爽:四季的景色都令人感到清新凉爽。
【注】 送:赠别。三竺:指浙江天童寺旁的三个小山。 五湖:指钱塘江中西湖、湘湖、若耶溪、富阳湖和太湖等五个大湖。 九里松声:指九里松,在天台山国清寺。 峰头:山峰的顶端。天姥:指天台山。 古佛各开颜:指天台山上的天姥寺,有古佛,故云“开颜”。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一位僧人游历名胜古迹后归隐的故事。 首联写别前情景。桧公,即作者的朋友。“双桧”即指天台山的两棵参天古树
送季潭北游兼柬张仲举二首 【注释】 师尊已赴五天远,弟子宁辞万里遥。 麟凤效灵当盛世,夔龙让德列清朝。 欧阳外友交潜子,华下封人祝圣尧。 好在玉堂张太史,菲言应亦采刍荛。 【赏析】 《送季潭北游兼柬张仲举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作。此诗以送别为题,通过写送别时的情景和对友人的期望来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师尊已赴五天远,弟子宁辞万里遥。”第一联写送别的场景
【注释】 寄题金鹅泉石轩:题诗在金鹅泉旁的石轩上。金鹅泉:位于浙江金华城西,又名“玉壶泉”。唐天宝年间(742-756),李白曾在此隐居。石轩:指金鹅泉旁边的一座亭子。 崖雨溜云青玉泻:山崖之上,雨水从崖壁上流下,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犹如青玉一般晶莹透亮。 海天澄日碧莲开:海与天的交接处,阳光照耀着蓝天白云,海面波光粼粼,仿佛是一片碧绿的莲花在盛开。 山翁:这里指李白自己。秋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