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砥
诗句解析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落花风里酒旗摇:这句描述了春风中飘散的落花,和随风摇曳的酒旗。酒旗是酒店的标志,这里可能暗示着酒店的空寂。 2. 水榭无人春寂寥:水榭指的是有水面的亭子,这里无人意味着没有人居住或活动,春天的景色显得更加寂寥。 3. 何许长亭七十五:长亭是指古代供休息的长亭,七十五可能代表特定的距离或数量,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具体的位置或场景,如“何许”表示何处
【注释】 数日:连几天。阴雨:连绵不绝的细雨。复:又,再。寒凝:冷气凝聚。沙边草阁:草房。草阁在沙漠边上,所以称“沙边”。非倦登:不是懒得登。 梅花:指梅花树。萧条:衰败、凋零的样子。 竹枝:一种民间歌舞曲调名。瘦:指消瘦,比喻枯萎。 禁:抵挡不住。 赏析: 《寄张习之》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
诗词原文: 涧房松竹静烟霏,径里苍苔行迹稀。 相与寻君《遂初赋》,江花欲落换春衣。 译文及注释: - 诗句译文: 1. 涧房中的松树和竹子在烟雾中显得格外宁静,小径旁的青苔也很少见到,显得更加幽静。 2. 我们一同寻找你的诗作《遂初赋》,看着江边的花儿即将落下,仿佛要为春天换上新的衣裳。 - 关键词解析: - “涧房松竹”:描述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涧房通常是指山间的小屋或者隐居的地方
诗句释义: 1. 东望吴门愁路涩,暮帆春雨欲归迟。——在向东望去时看到吴门的景象让人感到忧愁,因为道路崎岖且泥泞难行。春雨中的傍晚想要返回家乡却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延迟了。 2. 朝来为说烟尘静,不遇乡人那得知。——早晨的时候听说外面的烟尘已经平息,如果没有遇到乡里的人就无法得知真相。 3. 注释: - 吴门:指苏州(古称吴县),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是江南重要的城市之一。 - 东望
何日春还槁朽苏,与君长啸出长途。 鉴湖三月花如锦,越绝名山天下无。 译文:何时才能等到春天的到来,枯木也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您一同长啸在漫长的旅途中。在美丽的鉴湖三月,花儿如锦般绚烂;越地的名山天下无双,无与伦比。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友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何日春还槁朽苏”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春天的渴望
【解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七年(812)在长安时作,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左拾遗。 “几回竹素园中醉,那复题诗共绕阑”,意思是:我几次到竹素园饮酒,又怎能与朋友一起在栏杆周围题诗呢?“竹素园”是唐人对王维别墅的雅称。“那复”即如何。“阑”是栏杆。“题诗”,指赋诗。 “花落碧梧金井冷,去年风雨别尤难。”意思是:花落了,碧梧金井显得更加寒冷,我们去年离别时的情景更是难以忘记。“碧梧”,指翠绿梧桐树
【释义】:在铜官最高的山崖上,丹岩翠壁半空悬浮。秋天已经过去,想到铜官去游览。 何限吴天白云里,心随飞雁到长洲。 【赏析】:此诗是诗人登铜官山所作。首句写登上山顶所见之景。山峦如丹崖翠壁,半空悬浮,秋尽时节,更显奇丽。次句抒发游览之情。“秋尽”两字,道出了一个游子对江南的眷恋之情。第三句写自己的心情。何限吴天白云里,心随飞雁到长洲。“何限”一词,写出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心随飞雁”一句
秋思次韵孝常七首 金鼓连山震不休,旌旗猎猎楚江秋。犹喜云屯三十万,贤王自古填扬州。 注释:白下门西江水滨,寒烟衰草卧麒麟。当时谈笑尘沙静,谁是东山折屐人。金鼓连山震不休,旌旗猎猎楚江秋。犹喜云屯三十万,贤王自古填扬州。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金鼓连山、旌旗猎猎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战场的紧张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贤王的赞赏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
朝露涂野草,颜色暂辉光。 不知秋节去,朝露变为霜。 注释:早晨的露水洒在野草上,草叶的颜色暂时显得亮丽。然而,我并不明白,为什么秋天的节气会过去,早晨的露水会变成霜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以清新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变化。首句“朝露涂野草”便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清晨田野的画面,露珠如同点点星光,点缀在绿色的草地上,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译文: 春天的冷风拂过瓶中盛开的杏花,静谧的春夜中有竹林传来阵阵风声。愁绪满怀地走到花前举杯畅饮,没有幽静的人陪伴着我住在这里。西园雨中,杏花依然要绽放。 1. 银瓶春静竹风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银瓶在春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明亮和清新。春夜中,竹叶的沙沙声似乎也在为这个宁静的场景增添了一丝生机。 2. 愁向花前把一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他愁容满面,独自站在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