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
游芙蓉山八首 商山非远遐,胡为可避世。人间已帝秦,紫芝尚周味。看瓜有奇祸,纷纷谁能避。此翁良优游,乃为秦所置。独恨六籍尊,友爱陋儒累。傥使诚德人,罗者谁敢睨。萧散东陵侯,隐约济南士。清风百世存,庶激懦夫志。 注释: 1. 商山:地名,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2. 胡为:为什么? 3. 帝秦:指秦始皇统一中国。 4. 紫芝:一种珍贵的草药。 5. 看瓜有奇祸:比喻做事容易招致灾祸。 6. 六籍
【解析】 此诗是一首田园诗。“春风吹众树,春唤如鸣梭。”春风拂动着树林,好像在催促着春天快快到来似的。“平烟带远村,时闻樵者歌。”远处的村舍被轻烟笼罩着,不时传来山中樵夫的歌声。“田父有真乐,东皋牧群鹅。”农人过着真正的生活,他们放牧群鹅,快乐无比。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农人们生活的惬意和自由。“烟暖众草合,艳绿如流波”。温暖的阳光下,草木茂盛
下面是对“读晋史九首”的逐句释义: 1. 蛰龙卧沧渊,瑞凤栖蓬海。 - 诗句解读:蛰伏在深渊中的龙,栖息在茫茫大海之上的凤;比喻隐逸之人或事物,深藏不露、高远而神秘。 - 关键词注释:蛰(zhe),古代指冬眠的动物,此处用以形容深沉与内敛;沧,水深的样子,此处象征深邃的水域;渊,深水,此处指深渊;栖,停留或居住;蓬海,蓬草遍布的大海上,此处指宽广无垠的空间。 2. 悠悠接舆歌,千古消光彩。
【赏析】 《游芙蓉山八首》,为李白晚年的一组五言律诗。据载,此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742-756)年间,时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因不满权贵谗毁而被赐金放还,漫游江南各地,其间曾到过庐山。此诗就是他游庐山时所作,诗中对庐山的自然风光及山水之胜作了热情的讴歌。 第一首,写庐山之高峻秀美,青峰如玉。 第二首,写山势险峻,水流飞泻,发出铿锵之声。 第三首,描绘了鱼龙宫深藏在幽暗之中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译文】江左地区经历了二百年的战乱,最初建国时依赖的是什么? 【注释】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历史上这里多有战乱。“初”表示一开始。 【赏析】开篇点明历史背景,突出江左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 第二句 【译文】半夜里听到荒鸡的叫声,天地间充满了英气。 【注释】荒鸡即秋更,是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用于报时,此处指夜晚。 【赏析】通过对夜半时分自然现象的描述
【注释】: 1. 晋史九首:这是杜甫的一首组诗。 2. 公子:指晋代的贵族子弟,这里泛指富贵人家子弟。 3. 争为欢:都忙着尽情欢乐。 4. 锦绣:形容华丽的丝绸。 5. 少花艳:缺少鲜花的鲜艳美丽。 6. 珊瑚:珊瑚树,一种常绿乔木,可作观赏和药用。 7. 耀日寒:光彩照人,寒气逼人。 8. 兰麝:兰花与麝香,都是珍贵的香料。 9. 骢马:骏马名,这里泛指良马。 10. 金谷:地名,在洛阳西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的答题模式是“全诗——译文——赏析”,注意要结合全诗内容和注释进行回答。 【答案】 ①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芙蓉山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之情。②首联描写了山路崎岖,步步艰难,表现了游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③颔联写山势陡峭,路险难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是晋代诗人陆云的作品,他生活在西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政治黑暗,社会风气堕落。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对晋朝历史的反思和批评。 我们看到“两贤不相厄,王庾乃如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历史上有两位贤人王衍和庾亮,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是如此的悲惨。这里的“厄”指的是困境或者困难,而“王庾”则是指当时的两位著名官员王衍和庾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两位贤人的不幸遭遇的感慨
读史三首 鼎移炎德烬,南阳尚躬耕。胸中经济事,感我三顾诚。 保蜀非王基,何似田一成。顾岂志功名,乃欲表忠精。 煌煌汉家业,草木岂无情。谁知邺中儿,元是汉人生。 运去身或移,事往恨难平。悠悠《梁父吟》,终古有馀声。 译文: 鼎移炎德烬,南阳尚躬耕。胸中经济事,感我三顾诚。 保蜀非王基,何似田一成。顾岂志功名,乃欲表忠精。 煌煌汉家业,草木岂无情。谁知邺中儿,元是汉人生。 运去身或移,事往恨难平
乱余乏佳实,贱者犹贵之。 招呼梨栗辈,已作席珍推。 岂无仙人枣?无胫至山蹊。 桓桓李将军!色映海峤奇。 归马驼椰子;濩落魏瓠垂。 徇华壳初剖,濯濯脍玉肥。 来饷山中人;意重千金遗。 香酽□石髓;味腴轻肉芝。 尊前有南海,顿压众果卑。 向当逋子龄:待亲曲江湄。 啖此不知厌:亦与槟榔宜。 既别十五年;犹有梦往时。 故人忽相见;唤起三生悲。 遇难心易快;感至情还移。 百年能有此;再见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