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
皮氏逸亭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地僻藏吾逸,随宜托数椽。 池新何许水?枫寿不知年。 竹让前林月,花归隔浦天。 彩鳞孤镜照,幽哢四窗圆。 曲几清时里,闲心太古前。 入因添晓起,出每及宵眠。 句得思仙寄,棋高许客传。 乾坤馀蠹简,勋业老觥船。 智有过荣计,先求胜祖鞭。 太章短东极,夸父恨虞渊。 世共称工者,吾知付莞然。 他时耆旧传,应指某公贤。 译文与注释 1. 首联
《菊花二首》 诗人借菊花、梅花,分别赞美这两种不同的花卉。菊花如幽人,梅花如烈士。幽人在尘世,与世无争;烈士在沙场,为国捐躯。两种人虽处不同境遇,但都以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影响世人,所以同被诗人赞美。 幽人:指隐士。 烈士:指有气节的人,或特指那些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壮烈牺牲者。 同居冰雪中:意谓在寒冷的环境中共同生活。 标格不相似:指两者各有各的特点。 道里阻荒寒:意为道路遥远,天气严寒。
穆山山中 江南有丘壑,我生良独闲。 秋风二三友,朅来游兹山。 山深不见寺,但见飞泉寒。 蛇行两山挟,天风鸣佩环。 青烟从何来,堕我前林端。 未知有径否,钟磬犹未残。 长歌万谷应,仰见数峰攒。 纡馀缘涧入,侧步寒云关。 豁然得空旷,聊复解破颜。 殿静藓花润,松危鹤声乾。 僧宝炯数珠,相我般礡观。 大开双白眼,应接几青鬟。 徘徊日已晚,人间行路难。 猛虎蔽丛薄,潜蛟漱风湍。 振衣出山去,大啸惊人寰。
【注释】 我:作者自称。 菊二首:题下原注:“时年五十”。 不半亩:言自己耕田的面积并不大。 黄花:指菊花,这里借指菊花盛开的秋日。 列千丛:言菊花众多,像成千丛一样排列。 变衰时:指菊花凋零的季节。 一夕:一夜。 万里风:形容风势很大。 立孤不作难:指菊花在风中独自傲然挺立,不向艰难低头。 英英:高洁的样子。《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毛传:“硕鼠,硕大之鼠也;硕大者
【注释】 □:通"空",虚、空。 河横:银河横亘天际。 乾坤:天地,宇宙。 冥汉:银河,星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在月夜中漫步,目睹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和万物生长的旺盛生机,心中顿生感慨。他想到自己年老多病,生命垂危,而国家正处在动乱之中,国运堪忧,不由得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夜”为贯串,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对国事忧虑之心。语言优美
【注释】 上人:和尚,僧人。兰若:佛寺。积翠:指松柏苍翠。清芬:香气馥郁芬芳。野鸭群:指野鸭成群飞来。娟娟:形容山色美好的样子。天乐:自然之音。于焉:于是、在这里。朝曛(xūn):日落时的余晖,天色暗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林景色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句“安上人兰若”,写自己寻访古刹,与和尚共话的情景
【题解】 “橘枳兰芽玉易瑕”,橘树的枝干像枳树,兰芽似玉。诗人以橘与枳、兰芽与玉比类,说明花的品种不同,其质地和色泽也各异。“商山一出便忘家”,“商山”指秦商山(今陕西商南),因秦末刘邦起事时曾隐居于此而得名。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吕后之东朝,过沛公(即汉高祖刘邦)不入宫,自之置舍。召沛公计事。沛公曰:‘旦愿得身处小邑,方且耕田种地为乐耳。’吕后曰:‘吾欲召令子(即张良)与我俱,令子何好
移菊 仅得林间趣,闲寻菊本移。 人家深竹里,枫叶夕阳时。 汲井浇畦润,将锄下手迟。 护丛愁蕊损,带土怕根知。 每被归樵问,深怜冷蝶随。 寒香生径术,幽事补湾埼。 斗柄西北落,雁声霜露垂。 徘徊绕丛畔,自笑可能痴。 译文: 我独自在林间寻找乐趣,悠闲地寻找菊花的种子进行移植。 我家住在深深的竹林里,夕阳下枫叶泛红。 我提着水井去灌溉菜园,拿着锄头在田地里劳作。 担心菊花的嫩蕊被损伤
【注释】: 暖风:和煦的春风。 湿平沙:雨后泥泞的小路。 远色:远望时的颜色。 青草欲芽:青草刚发芽的样子。 腊前花:冬末春初的花。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是写诗人在山间行走,偶见野梅盛开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并暗寓了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春天来到山中,气候转暖,但山路泥泞,雨水淋漓。“暖”字写出了春寒乍散、大地回温的特点。而天气虽暖,却仍不时下起细雨
【注解】 除夜:农历十二月初七为除夕,旧历新年的前一天。自封溪归:从封溪回故乡高渊。高渊:地名,在今江西贵溪西南。鸳鸯:水鸟,常结对而游于水中。雨戏:游戏。回溪:曲折的溪流。湿翠围:被细雨打得淋湿的绿树丛。隔竹:隔着竹林。杏花红万点:指春色,杏花开满枝头,像无数红色的小圆点。何因:为什么。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归途中所见景物所感,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诗中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