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钰
诗句输出:落日凭楼满眼愁,征帆无数下江州。 译文输出:夕阳西下,我独自登上高楼,眼前景象让我满心忧愁。无数船只在江面上穿梭,仿佛在向我告别。 注释输出: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所作,描写了作者在江边目睹落日余晖中归帆无数的情景,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落日"指的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江州"则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或他曾经居住的地方。"凭谁为访渊明宅"中的“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芙蓉开后涉波频,落日回舟独怆神。 鸥鸟几回相见熟,故穿菱叶避归人。 注释:芙蓉花盛开之后,我经常涉水而行,夕阳西下时才回家,独自一人感慨万分。 我几次见到它们,现在它们已经熟悉了我,所以它们特意穿过菱叶来躲避我
【注释】 匝:环绕。疏篁:稀疏的竹林。绕门,环抱门庭。 几:表示次数。 扶月醉西园:在西园里醉酒倚着月光。 青灯:油灯。 挑残雨:用油灯照明把雨水挑去。 空认:徒然地辨认。 春衫:春天的衣裳。旧补痕:春天时穿的衣服上有补过的痕迹。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二月十七日,当时作者正任太学博士。诗人因思念妻子而作此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末句点题。全诗以“有感”为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应分析该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如:对比、拟人、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然后指出这种写作方法是如何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本题中,“清昼”一句中的“绿阴”是关键词,“翠筱”和“飞虫”“雨定”都是对绿荫的描述与点染;“题诗”一句中,“题”是关键,“题”有题名、题咏的意思,此处指作者写诗。“多在”是关键
重题石洞 算来不算是归程,归去来兮未可定。 世事茫茫何限事,人生渺渺不须争。 夜来小楼无睡处,枕着松风与水声。 注释: 1. 算来不算是归程:归程,回家的路程,归途。 2. 归去来兮未可定:归去来兮,古代一种表达对故乡眷恋之情的诗体。兮,古文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呀”。 3. 世事茫茫何限事:茫茫,形容事物广阔无边。 4. 人生渺渺不须争:渺渺,形容人生短暂。 5. 夜来小楼无睡处:小楼
注释: - 访罗仁达不遇留题楼壁二首:这是一首题在楼上的诗。 - 一径松风导入山:一条小路穿过茂密的松树林,引向远方的山中。 - 老怀愿托白云闲:我怀着一颗疲惫的心,希望寄托在白云之上,寻求片刻的宁静。 - 白云飞去他山宿:白云飘向远方,仿佛在山中的某个地方休息。 - 日暮雨来愁倚阑:天色将晚,雨滴从天而降,让我忧愁不已,只能依靠着栏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访问友人不遇时
注释:我过去花费很多心血收集了许多书籍,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些遗憾,因为云山之巅,回首往事,辜负了我当初的初衷。归舟再次抵达了临江驿,眼前玉笥山前芳草萋萋,景色宜人。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临行之际写下了这四首诗赠予朋友们。第一首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后悔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第二首则表达了他对即将离别的朋友们的思念之情。第三首描绘了归舟抵达临江驿时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掌握。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路入故园知几程”,写出了作者在旅途中,一路走来,已经走过的路程,也暗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小楼帘卷月斜明”,写到了夜深人静时,小楼中的月亮高挂,透过帘子照进屋里来。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一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梦中不记遭兵火,犹在海棠花下行”
【解析】 这是一首写清明时节的诗。“梨花满院读书声,竹马儿童自送迎”,是说清明节这天,梨花满院,读书的声音不断,竹马儿童们互相送别、迎候;“共说东风吹雨散,山翁今日作清明”,诗人在与儿童告别时说,今天天气很好,正是清明时节,东风把春雨吹散了,你的父亲也来扫墓祭祖,为家人祈福,我今天就在这里过节。全诗语言朴素,情感真切而感人。 【答案】 清明日过罗伯刚别业 梨花满院读书声,竹马儿童自送迎。
【注释】 宋五:诗人的朋友,字五。 误将鹦鹉教诗成:把鹦鹉当作朋友来对待,教它学诗。 每到人来唤姓名:每次有人来访时呼唤名字。 从此西园踪迹少:从今以后我来到西园的足迹少了。 万丝烟柳锁春晴:万缕柳丝被轻烟笼罩,春天晴朗的景象被锁住。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与朋友告别以后,又接到他的来信,他写诗教鹦鹉学着叫出自己的名字,现在他到了一个没有熟人的地方,只好在西园少走些路了。“误将鹦鹉教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