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钰
【注释】 大州:今四川乐山。晓发:清晨出发。啼鸟:春日的杜鹃鸟声。江转:江水流动。断云:指云雾缭绕。向客说残梦,昨宵曾到家:告诉客人自己昨夜回家的情景。 【赏析】 “日高啼鸟散”:早晨,阳光高照,鸟儿纷纷飞散。 “江转断云遮”:江水流转,将断云遮住。 “向客说残梦,昨宵曾到家”:昨晚我回到家中。残梦,即未完成的梦想,这里比喻昨日夜晚的梦境。 【译文】 早晨从乐山出发,太阳升高
【注释】 八月二十四日:指农历八月二十五日,因这一天是中秋节。 鹊声喧晓庭:早晨喜鹊的叫声很热闹。 扫门:扫除门前。 独延伫:一个人久久站立。 误喜故人来:错以为老朋友来了。 竹篱:用竹子编成的门框。 堕腐鼠:掉下来的死老鼠。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小诗,写诗人于中秋月明之夜,独自在庭院中漫步赏月时的所思所见。前四句描写了庭院中鸟语花香、人欢马叫的盛况;后四句写了诗人的惊喜与失望,喜悦之情未消
【解析】 1.重到:再次到来。山家:山野人家,这里指隐士的住处。 2.长茶芽:长出新叶的茶叶。 3.东风吹柳花:春风吹拂下飘落的柳絮。 4.行人今日到:诗人说自己今天来到此地。 5.先自补窗纱:自己首先修补了竹篱上的窗户。 6.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春天景色,表现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写春雨过后,山野人家屋前屋后都长出了嫩芽。颔联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来到了这个山野人家
【注释】 霜月:指深秋的月亮,因天气寒冷而显得清冷。五更残:深夜时分。如何去又还:如何能够离开又回来。簪钗凤:即“钗头凤”,一种古代妇女插在发髻上的装饰品。误簪钗凤小:误将钗头凤饰品插到了头发上。落枕屏间:落在床头的屏风之间。 【赏析】 此诗写一个女子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首二句写景,渲染离别的气氛。三、四句写事,写女子误把钗头凤插在了头发上,这既是一种无意的错误,也暗含着一种有意的暗示
这首诗的译文是: 春天的寒意使春阁紧闭,酒后醒来春衫薄。 春天过去累积了春愁,杏花雨中花瓣落下。 注释如下: - 春寒闭春閤:春天的严寒使得春阁(春宫)紧闭,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 - 酒醒春衫薄:酒醒之后,春衫变得轻薄,象征着饮酒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灵的空虚。 - 春去积春愁:春天过去,留下的是积累的忧愁,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伤。 - 杏花雨中落:杏花雨中,花瓣纷纷落下
注释:墨梅在孤标下开放,劲气直入寒冬的霜毫。谢家春色美好,玉树与两株梅树相映成趣,相互辉映。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傲骨凌霜的风姿,同时也赞美了梅花的清高品格和不屈的精神。诗的前两句通过“孤标开墨沼”和“劲气入霜毫”这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将梅花的坚韧、高洁和美丽展现出来;后两句则通过对谢家春天景色的美好描写和玉树与两株梅花的相映成趣,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此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翻译、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评价情感态度及效果。 1. 第一、二句:这两句是说最怀念的是才华出众的欧阳文周。楚楚:美好的样子;最忆:最思念的;春山:指春天的景色;胜事:美好的事物;远相闻:远远地互相听到
诗句原文:日午芳园归,欣然问主妇。瓮头酒如何,杏花开满树。 译文:阳光正盛的时候,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庭院。他高兴地向妻子询问家里的事务。他好奇地问道,家中的酒怎么样了?发现院子里的杏花已经开得满满的。 赏析:本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的宁静美好。诗中“欣然”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温馨感受以及内心的愉悦。而“瓮头酒如何”则反映了诗人在忙碌工作之余
丙辰元日 岁日相逢两丙辰,把杯又属丙辰人。 形容老丑乡邻怪,居止疏慵鱼鸟亲。 竹马小儿如昨日,梅花老屋羡长春。 诸孙催写桃符板,病眼孤瞠得句新。 注释: - 丙辰元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在这里,“丙辰元日”特指农历丙辰年的正月初一,即新年伊始。 - 岁日相逢两丙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都与过去的年份相会,如同两个丙辰年相遇
注释: 茅屋:简陋的房子。 南山下:南边山脚下。 细雨桃花谢:春天的雨滋润着桃花,使得桃花凋谢了。 清晨起梳头:早晨起床梳洗打扮。 邻家作春社:邻居家的人们在春天祭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清晨,诗人在简陋的茅屋中,欣赏着桃花盛开的景象,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美好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