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钰
【解析】 “春日过山家”意思是:在春天的日子里,诗人来到一座山村。“帘外燕交飞,天涯人未归”,这是写山村的风光与生活。作者看到窗外有燕子在空中飞舞,知道是春暖花开,百花盛开的季节。但是,村中的人还没有回来,可能是外出打工挣钱了,也可能是去城里探亲访友了。“大儿新上学,白纻自裁衣。”这是描写家中孩子的情景。大儿子已开始上学念书了,他穿着新衣服,自己裁剪着衣服了。“春日过山家”是诗的开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山翁劝我酒:山中的隐士邀请我饮酒,共饮时指向池旁的柳树。 - 共指池上柳:我们一同指着池边柳树,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 昨日东家春:昨天春天在东家的花园中,今日西家的庭院里也有了春天的气息。 - 今日西家有:今天同样有春天的景色出现在西边的庭院。 译文如下: 山中的隐士邀请我与他共享美酒,我们一同指着池边的柳树,享受这宁静的时光。昨日春天在东家的花园中
险语迫飞霆,将军惊落箸。 明朝卖履人,泪洒西陵树。 诗句释义 1. 险语迫飞霆:用极险峻的言辞或行动,仿佛能够撼动雷霆。这里的“霆”是指雷电,比喻言辞的威力强大。 2. 将军惊落箸:将军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意外或突发情况),突然失去了平衡,手中的筷子掉落。这里可能象征着将军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失去镇定。 3. 明朝卖履人:指在明朝时期专门卖鞋的商人。这里的“履”指的是鞋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八月初三夜对月 / 蛾眉斜剪银光薄,捣碎玄霜不成药。 - 蛾眉斜剪银光薄 / 蛾眉:蛾的形状弯曲如眉,这里用来比喻月亮的形状。斜剪:描绘月光倾斜的样子。银光薄:形容月光柔和而轻薄。 - 捣碎玄霜不成药 / 玄霜:即霜花,是冬天夜晚露水凝结成的一种结晶。不成药:意味着月光虽然美好,但无法治愈疾病或带来实际的好处。 琼楼夜锁秋沈沈 / 琼楼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访龙长史不遇》,全诗如下: 鹦鹉窗深锁翠寒,松花不扫紫苔干。 自将名姓题修竹,延桂楼前第五竿。 译文:在鹦鹉楼上深深锁着窗户,翠绿的梧桐叶在寒风中瑟瑟抖动。没有打扫的松树,上面还挂着几粒松果,紫色的苔藓已经干裂。我把自己的姓名写在了修竹上
彩笔经营苦未工,胭脂洗尽泪痕红。 镜中已少真颜色,何待他年认卷中。 注释: - 彩笔:指绘画时使用的彩色笔刷。经营:精心构思、设计。苦未工:很不容易,辛苦地没有完成。胭脂:古代女子用来涂脸的化妆品,这里比喻崔徽的面容。洗尽泪痕红:眼泪已经流干,脸上的红色痕迹也消失了。真颜色:本来的样子,即真实面貌。何待他年:等到什么时候?认卷中:在卷轴中找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崔徽画像的诗作
读史四首 将军方跋扈,几人愿执鞭。 啼妆晓相对,却为秦宫妍。 注释 1. 将军方跋扈:指将军的势力非常强大。 2. 几人愿执鞭:多少人愿意为他驾车。 3. 啼妆晓相对:在清晨的时候互相对视,这里指夫妻之间。 4. 却为秦宫妍:但最终却被秦国的美女所迷。 译文 将军权势极大,又有谁能有幸跟随在他身边。 早晨对着妻子,彼此相望,最后竟然被秦国的美女所迷惑。 赏析
【注释】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即齐、楚、燕、韩、赵、魏。 使:使者。 辒辌车:古代的一种囚车,用木头制作。 梦:这里指梦中的情景。 受用:享受。 鲍鱼:一种海产鱼。 肥:肥大。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前四句写战国时秦国吞并六国的深谋远虑。首句说六国都怀有深重的危机,所以秦国才要灭亡它们。次句说秦国的使者还没有回来,说明秦国在灭六国的行动上已经取得了胜利。第三句是说秦国的囚车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分析。本诗是诗人在梦到有人为自己做兰花后,醒来写下的一首诗。前两句是写梦中所见,“石阑瞰虚碧,满院兰花开”意思是:我站在石栏杆上俯瞰着那一片清澈明亮的碧水,只见满院子的兰花竞相开放。后两句写诗人起床整理佩玉,等待佳人到来。“揽衣起结佩”,意为:我披衣起身整理佩玉,以待来客。“匡坐待君来”,意为:我将端坐在桌旁静待你的到来。
注释: 宿鳌溪:在浙江,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投宿:住宿。 南山中:指山中的南边。 惊魂带馀怖:惊魂未定,恐惧尚未消散。 忽闻鼙鼓声:突然听到战鼓的声音。 夜壑松风度:夜深时山谷中的松林传来阵阵松涛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夜宿山中被鼓声惊醒的诗。诗人以“宿”字开篇,点出自己是在山间借宿。接着写到“投宿南山中,惊魂带馀怖”,表明自己因为害怕而心神不宁,甚至产生了幻觉。 然后是“忽闻鼙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