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韶
投赠兼善都水二首 尚书北柱最清高,持节东南护水曹。 千载河渠数刘向,一时词赋重王褒。 玉垣天近含鸡舌,阿阁朝回拾凤毛。 更忆龙池旧时柳,年年雨露浥宫袍。 注释: 1. 尚书北柱最清高:指尚书府的北面柱子最为高大且显得特别清晰。 2. 持节东南护水曹:持节(持朝廷颁发的符节)的官员,负责管理东南地区的水利事务。 3. 千载河渠数刘向:千年以来,关于河流的治理和水利工程的书籍,多是出自刘向的笔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和赏析。“廿年作吏辞乡邑”:二十年当官,辞别家乡故里。“十月司征去信州”:十月初旬赴信州任司征之职。 【答案】 送凌元之湖团监税 廿年作吏辞乡邑,十月司征去信州。 孙子斑衣方在膝,慈亲白发已盈头。 岭烟散后人归市,春水生时客放舟。 莫为微官叹沦落,江山如此亦清游。 译文: 辞别家乡故里。十月赴信州,司征之职。孙子才十岁,穿着斑衣,还挂在膝上
分韵得寒字 玉山腊月春意动,独树花开照江干。 高阁此时宜望远,开尊与子一凭阑。 雪消野渚凫鹥乱,水落渔舟网罟寒。 明日风帆入城市,且须泥饮罄清欢。 注释: 1. 玉山:形容山峰如同美玉般温润而美丽。 2. 腊月:农历十二月,也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通常称为腊月。 3. 春意:春天的气息或景象。 4. 独树:一棵树。 5. 开尊:打开酒杯。 6. 与子:和您一起。 7. 泥饮:用泥土做的饮料
次玉山分题韵四首 频繁地在豆园里耕耘,种下的是希望的种子。 深巷萧条,心情不如以前。 日落时炊烟升腾,分出井中水和石臼中的水。 春天来临的时候,阶前的草色已经爬上了台阶。 清闲的时光,自得其乐,沉迷诗书。 白昼里也不在意生事的繁忙。 只记得桃花源中种桃的人,秋天的时候会收到一封鲤鱼书信
【注释】 乡里衣冠日已疏,归来俯仰十年馀。 故乡的亲友们已经疏远了,回来后觉得岁月已逝去十年多。 苍筠独喜经秋后,白发休嫌把镜初。 只有那苍劲的竹子最让人喜爱,到了秋天以后,人的头发白了不要嫌它。 犹子总传韦偃画,诸孙只守邺侯书。 孙子辈的人总是继承韦偃的绘画技艺,而曾孙辈的子孙则只能守住邺侯(卫觊)的书法。 西邻从事耽诗癖,日日过门应下车。 邻居家的一个读书人爱好吟咏诗歌
次韵杨子寿同浦太守游顾园四首石洞阴阴雪乍融,溪虚弱柳不禁风。 花飞草阁通归燕,舟泊晴江见断虹。 甚欲题诗春竹里,不堪吹笛水烟中。 归来坐对高城晚,门外乌啼月照空。 注释与赏析 第一首:石洞阴阴雪乍融,溪虚弱柳不禁风。 - 石洞阴阴雪乍融:“石洞”指的是顾园中的某个特定空间或景点,“阴阴”形容其阴暗的氛围或景象。 “雪乍融”则描述的是雪后初霁、冰雪融化的情景。整体上描绘了一种冬去春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衡门书事二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田园风光,充满了自然之美。 注释: 1. 门巷青苔积雨深:门前的小路和院子里长满了青苔,雨水已经积得很深了。 2. 林花落尽一莺吟:树林里的花朵已经落尽了,只有一只黄鹂在鸣叫。 3. 高情不鼓《南薰》调:我的心情高远,不愿意吹奏《南薰》这种曲子。 4. 长日只闻流水音:漫长的日子只听到流水的声音。 5. 涧底青丝牵弱荇:山涧底部
投赠兼善都水二首 视草堂深近玉除,每从进讲佩银鱼。 南宫昼漏通青琐,东井金文焕石渠。 古篆久知通史籀,新诗端拟过黄初。 茂陵多病缘行事,惟待青冥荐《子虚》。 译文: 在视草堂深处靠近玉阶,每次从朝廷进讲时佩戴着银色的鱼形饰品。 南宫(皇宫)白天的时钟滴答声传遍了整个宫廷,东井(古代天文仪器之一)上的金色文字闪耀如宝石般晶莹剔透。 古篆(古代的文字形式)早已知晓是史书中的历史记载
厌厌行酒日西斜,太守风流两鬓华。 箫引凤凰停夜月,杯传鹦鹉泛流霞。 飞花半入长洲苑,归燕空思王谢家。 剪尽绿杨三万树,暖风吹絮满天涯。 译文 在诗人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描绘了与浦太守一同游历顾园的情景,夕阳西下时分,他们品酒作乐,而太守的风采更显其两鬓之秀。诗中还描述了夜晚的景象,通过箫声和鹦鹉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愁
诗句释义如下: 风雨中的衡门茅屋更深了,早晨我隐起身形在桌前独自吟咏。 译文: 风雨之中,衡门下的茅屋更深,更深更静。早上我在桌前独坐吟咏。 赏析: 这首《衡门书事》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诗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以"风雨衡茅深复深"开头,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深雨连绵,衡门下茅屋被雨打湿的图景,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