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韶
送人之轧溪兼简王十二秀才 不见草堂枫树西,春云杂树晚相迷。 白沙今夜柴门月,又逐青山过轧溪。 注释:轧溪,地名,在今四川綦江县。王十二秀才,指王建中,字景文,号东斋,成都华阳县人。大和三年(829)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员外郎、太子宾客。 赏析:诗人送别友人到綦江,朋友要经过轧溪,诗人便写诗赠别。首句写友人去后,草堂的景物已为春云所遮,难以辨认;次句写友人来时,暮色朦胧之中只见杂树,分不清是何树
在赏析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诗人郯韶的生平。郯韶,元代湖州吴兴人,字九成,号云台散史,又号苕溪渔者。他慷慨有气节,顺帝至正中曾辟试漕府掾,不事奔竞,澹然以诗酒自乐。工于诗歌。 诗句原文: 绣岭宫前西日晖,忽惊岚气上人衣。 人家隔岸留残照,楼阁经年掩翠微。 游子不知秋已暮,蹇驴直与世相违。 何当写我临流处,黄石桥头看钓矶。 翻译及注释: 绣岭宫前,西面夕阳的光辉洒满大地;忽然之间
【解析】 题柯丹丘画:在画上题诗。柯,指《潇湘图》;丹丘,即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此句是说,在《潇湘图》上题写自己的诗。 青山石径纡(yū):青山蜿蜒曲折。纡,曲折。 暖云晴嶂锦模糊:山间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峰被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雾气中,仿佛是一幅锦绣织成的山水画。障,屏障、山峦。 行人如隔湘江岸:行人们好像隔着湘江与画中的青山相望。湘江,流经湖南的一条大河。 日暮青林啼鹧鸪(zhègú)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诗句原文:老翁住在浣花村,日日哦诗醉瓦盆。 - 译文:老翁居住在浣花村中,每天都吟诗作乐,陶醉于瓦盆的美酒。 - 注释:浣花村:地名,位于四川成都市。哦诗:吟咏诗歌。哦:诵读,吟咏。醉瓦盆:形容老翁饮酒作诗的欢乐场景。 - 赏析:此句描绘了老翁在浣花村中的生活情趣,他每日沉醉于诗歌创作之中,享受着与美酒相伴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老翁生活状态的羡慕之情
水晶宫里佳公子,拄笏看山逸兴多。 注释:水晶宫里的好公子,拄着手杖欣赏山景,兴致勃勃。 译文:水晶宫内的英俊公子,拿着手杖欣赏山景,心情愉悦。 赏析:此句描绘了公子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水晶宫象征着富贵、高贵和优雅,而“佳公子”则突出了他出众的才华和气质。他手持手杖,欣赏着山景,表现出了他的悠然自得和高远志向。 昨夜溪南新水涨,钓丝晴拂白鸥波。 注释:昨夜溪南新水上涨
注释:我喜爱会稽的杨使君,洞庭秋月共平分。 时时吹笛中流去,卧看苕山如画云。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唐子华的山水画上题的五言律诗。诗人在赞美唐子华的画作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喜爱会稽的杨使君,认为他是自己的知己;他热爱洞庭湖的秋月,认为它是最美的景色。他时时吹笛于中流,陶醉其中,仿佛看到苕山如画般美丽。此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优美
寄熊自得 聆听山泉清音,忆匡庐入卧游 1. 诗句释义 - 勘书台:读书写字之地 - 听泉者:指诗人自己 - 匡庐:庐山的别称,此处指代庐山 2. 译文 - 千尺云松平地起,九江春水拍天流。 - 亦知阮籍多贪酒,自爱庾公不下楼。 - 思尔箫声当静夜,时时吹凤碧山头。 3. 注释 - 匡庐:庐山的别称 - 千尺云松平地起:形容云雾缭绕的松树高耸入云 - 九江春水拍天流:形容江水奔腾如雷 - 阮籍
重冈细草覆坡陀:重高的山峰上有细薄的青草覆盖。 风引松花落涧阿:风吹过松树,松花飘落下来。 草屋雨馀云气湿,开门不厌好山多:草屋在雨过之后,云气湿润了山中的空气。打开门,看到好山连绵起伏,不觉得厌烦。 注:重冈:高而陡的山。 译文: 重高山峰上,细薄的青草铺盖着山坡,一阵风过,松花随风飘落。 草屋在雨过后,云雾弥漫。推开门,满眼都是好山
【注释】女儿浦:泛指水边。白波:指白色的浪花。蘋花:一种草本植物,其花可作食品。棹(zhào)舟:划船。落雁:指秋天迁徙的大雁。 译文 浦口寒烟生白波,蘋花风急棹舟过。 人家一路青山下,只有秋田落雁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景和农事活动的诗。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图画:早晨在薄雾中,江面上升起一缕轻烟,那白色的浪花随着风的吹拂轻轻摇曳。接着,诗人又用“苹花”点出了季节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赠二首》。下面将逐句解析: 1. 渚宫花落雨霏霏,春尽江南客未归。 - 注释:在水边小洲的宫殿里,春天的花已经落完了,下着细雨,春天也快结束了,我作为江南的客人还没回家。 - 赏析:诗的开篇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春去花落,细雨纷飞,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未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能早日归来的遗憾。 2. 多少东家胡蝶梦